■戶外茶席也是一種有趣的生活體驗
■喝茶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茶,作為“四雅”之一,在古代備受文人雅士追捧,成為士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到了快節奏的當今,這種“慢悠悠”、“不近利”的雅事逐漸被淡忘、遺棄。茶更多作為一種解渴、無聊消遣、商業洽談桌上的“飲品”。
在被現代化潮流沖擊的人群中,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反思自身、反思我們的文化。發現那些優雅而緩慢的茶事,不僅不會顯得不合時宜,愈是在精神空虛、喧囂紛雜的年代,愈能顯示出“以柔克剛”的魅力,為觀念和生活帶來質的改變。
■新快報記者 林恒華
A
@顧玉華:
茶中品道,是一種自我修養
在不熟悉的人眼中,顧玉華是一位花道老師,每周有專門的課堂教授日本“草月流”花藝;每周風雨不變,去海幢寺插佛前供花。在朋友圈里,“顧老師”的身份是多樣的,她不僅深諳花道,在陶瓷圈、茶圈也浸淫二十多年。顧玉華則將自己定位為東方文化的研習者,雖然是位有二十多年經驗的花道老師,她認為自己還需要不斷學習;盡管對香道有相當的了解,最近還是遠赴日本再學香道。每一件雅事都有“道”,“修”道不單單讓人掌握了一門技藝,在這個過程中,能培養優雅的舉止、嫻靜的氣質,獲得對世間、生命的感悟。所有的道最后歸為一,這是研習每一“道”所獲得的最大樂趣。
在她看來,研習茶道是一個必修過程。規范化的茶道操作動作嚴謹,與悠閑自然的喝茶方式不同。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緩慢而有步驟的動作能夠讓心境舒緩、思緒清明,有助于培養氣質、修煉品性,有助于思考,最終達到莊子所謂的“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境界。 顧玉華學陶瓷出身,從小與花器、茶器結下不解之緣。在茶圈里,她已經是一位老“玩家”,對茶的品種、產地、品鑒深諳于心。在她看來,每次喝茶的“一期一會”最讓人感動。“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沖泡方法、不同的器具,甚至不同人去沖泡,喝起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每次品茶就像是人與茶結的一次緣,可遇不可得,讓人對自然有所體悟,心生感激。”她說。
B
@梁慧
茶中品樂,讓生活更有滋味
梁慧是一名專業茶人,能將興趣與職業結合對她來說是值得慶幸的一件事。在她看來,與茶接觸的過程,不僅獲得一項技能、培養自己的情況,還會很大地改變生活的軌跡。
“很多人工作之余的空閑時間,基本上都以逛街、看電影、吃飯。”梁慧說,接觸茶之后,就覺得這樣的生活方式很沒意思。對一個茶人而言,怎樣的過日子方式更“有趣”呢?梁慧說,可以跟朋友去逛街,也可以跟朋友一起做一桌茶席;可以選擇看電影,不妨到大自然中去體驗更真實的生活。
平常空閑時,梁慧會組織或參加一些茶會。在戶外大自然中的茶會,尤其能讓人心曠神怡。前不久,她就前往廣西老家的一家寺廟參與茶會。在寺廟的空地上,就地擺設上一桌簡單茶席;摘取當季的時花,插一瓶供在茶桌旁。無論是一起做茶席的朋友、廟里的師傅,還是路過的人,都可以暢懷聊天,享受一杯好茶。
工作之余在家的時候,比起看電視、玩手機,梁慧更喜歡與先生一起品茶聊天。只需要一個茶盤、一個茶壺、兩個茶杯,一壺好茶,不管在茶幾上、陽臺上,還是不拘小節地席地而坐,都能談天說地、開懷暢想。身邊很多朋友受到自己的影響,也開始愛茶、做茶席,獲得與以往不一樣的生活樂趣。在他們看來,與茶相識的日子更有味。
C
@彤彤:
茶中有趣, 90后應該有自己的興趣
“身邊的朋友幾乎沒有不愛喝茶的。”彤彤是一位難得與茶結緣的90后,一次機緣巧合之下開始接觸茶,至今已經有一年左右。“在接觸茶之前,我平常也沒有喝茶的習慣。”她說,周圍朋友的生活也多是逛逛街、看看電影、玩玩游戲,要不就宅在家,挺沒意思的。
彤彤現在已經慢慢地喜歡上這種古老傳統。“一開始學茶還是挺不容易的,老師們能分辨不同的茶、不同的產地,用什么樣的水沖茶更好,茶泡出來是怎樣的香味,聽得我云里霧里。”她說,但漸漸地,喝好茶、能品出茶的好時,心里會很高興。
“茶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她說,有兩次感冒得頭昏腦漲、身體乏累,剛好喝了一口對的茶,頓覺全身清爽,好像一瞬間覺得束縛在身體上的東西被解脫掉一樣,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這大概就是“茶令人爽”的感覺,十分吸引人。喜歡上茶,擁有一門興趣,確實能夠為生活、如何看待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她認為,現在的90后就應該培養自己的興趣,這樣生活會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