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平利縣委副書記、縣長陳華到安康秦漢古茶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實地調研“世界茶源”文化園項目并召開專題會議。
陳華強調,“世界茶源”文化園是平利縣委、縣政府多年確定的重點產業項目,是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大幅提升平利縣茶品牌影響力、茶文化傳播力,具有獨特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要統一思想,上下齊心,政企聯手,堅定不移推進建設,確保項目早建成、早發揮作用。要全力支持,規劃先行,整合項目資金,爭取各方支持,促進項目順利實施。要加快建設,強化環境保障,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以干克難,在規定時限內完成建設任務,確保如期開園。
傳承中華茶文化,復興世界茶源,平利縣重視茶文化、茶科技、茶產業統籌發展。據了解,安康秦漢古茶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在原廠區周邊計劃征地37.9畝,整體以秦漢建筑風格,進行規劃設計。包括世界茶源文化博覽館、巴人文化廣場及輔助工程、茶樹品種園(百茶園),科技復原加工生產區四塊區域,組建而成——-世界茶源文化園。其中,世界茶源博覽館建筑面積5100㎡。
平利縣委常委、副縣長羅俊和縣級有關部門及廣佛鎮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項目背景:
2016年1月13日,一則來自英國《科學報告》上的消息,引起了世界茶行業的關注。這則消息是中國科學院的呂厚遠研究團隊,對漢景帝陽陵外陪葬坑中出土的、一種有機炭化物遺存、進行檢測分析,發現是距今2150年前的茶葉,并且十分清析明顯的茶芽擠壓一塊;這一發現進一步佐證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栽培和利用茶葉的國家。2016年5月6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中華區總裁羅文先生在北京親自為漢陽陵博物院頒發了“世界最早的茶”認定證書。后經歷史學家、文物專家、茶葉專家共同推斷,安康平利是漢陽陵出土茶葉的核心產區。
為充分利用“世界最早茶葉”這一無形資產,2017年安康市政府組織漢陽陵博物院、平利縣政府和民營茶飲企業共同成立安康秦漢古茶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科技支撐下,采用平利縣境內高海拔原生態富硒茶鮮葉為原料,經自然萎凋、精準控酶、機械壓制等工藝環節,研發生產出了既保持古茶原有基本工藝,又符合現代人口感習慣的新秦漢古茶系列產品。在秦漢古茶新產品品鑒會上,全國茶行業頂級專家對產品現場品鑒后,一致同意認為:秦漢古茶外形扁平端正、松緊適度、黃綠顯毫、金銀相間,湯色金黃明亮,香氣清香帶花香,滋味清醇甘甜,葉底嫩勻黃亮。其典型品質特征為“金銀相間色、清醇甘甜味”。
2021年12月,由安康秦漢古茶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聯合申報的發明專利“一種漢代風格茶葉的加工工藝”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專利號:ZL201811238852.9)。
來源:陜茶網,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