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產茶大省已經毫無爭議,2021年湖南茶產業綜合產值達1012億元,排名高居全國第三位。“五彩湘茶”——綠、黑、紅、白、黃可以說交相輝映。
單就產量來看,綠茶、黑茶兩方占據湖南茶產量大頭,在市場上平分秋色。而其中產量最大的綠茶,包含了長沙綠茶、瀟湘綠茶、宜章莽山綠茶等一眾品牌,但這一眾品牌中被劃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還只有長沙綠茶。
長沙市也是舉全市之力在培育打造“長沙綠茶”品牌,并將主陣地放在了長沙縣。
為發展這一地域品牌,長沙市、縣兩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長沙市“一縣一特”農業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茶產業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18-2022年)》《關于加快長沙縣茶葉產業發展的意見》等,并每年安排5000萬用于茶產業的發展。
圖源于網絡
政策澆灌下,2021年長沙縣茶園面積擴至約10.6萬畝,茶及相關產業綜合產值達45億元,占長沙綠茶主產區總產值的58%。
以百里茶廊為核心的茶葉主產區分布在縣內春華鎮、路口鎮、高橋鎮、金井鎮、開慧鎮、福臨鎮、北山鎮7個鄉鎮。
特別是金井鎮,目前全鎮茶園面積穩定在3萬畝以上,從事茶葉種植、生產、銷售的從業人員多達6萬人次,鎮內“湘豐集團、金井茶業”兩家大型茶企綜合產值16億元,金井鎮也因此一躍成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強鎮。
“長沙綠茶”正在成為湖南綠茶的一張閃亮名片,在茶產業鏈標準化、規范化的同時,幫助湘茶講好產業故事,打響地域品牌名號。
長沙縣茶鄉的由來
被譽為“三湘第一縣”的長沙縣,早在西漢時期已開始茶葉生產,歷史上曾是著名的茶葉之鄉。
唐代詩人就有針對長沙茶的“湘資泛輕花”題詠,到五代馬楚王朝時期,長沙種茶業更是盛極一時。明清時期,縣內僅高橋、金井一帶茶行就達48家,高橋茶莊乃全國72家著名茶莊之一。
到了近現代,長沙縣成了中華茶祖節主要主辦地。2005年、2006年連續舉辦了兩屆中國湖南·星沙茶文化節。
在推進茶祖文化深度傳播的同時,長沙縣從產業布局上還與湖南省千億茶產業戰略和茶葉四大優勢產業帶戰略對接,啟動了百里茶廊的建設規劃。
長沙縣百里茶廊示意圖,圖源于湖南日報
時至今日,打開長沙縣地圖,一條蜿蜒100多公里的綠帶已然成型,勾勒出一個大寫“幾”字。
在這個“幾”字上,分布著2個農業部標準茶葉園、5個省級優勢特色茶葉產業園、2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1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長沙綠茶)、3個中國馳名商標(“金井”“湘豐”“怡清源”)、2個湖南省著名商標(“金鼎山”“高橋銀毫”)。
百里茶廊儼然成為長沙縣最具活力的農業產業聚集帶,湖南省五大、長沙市四大優勢產業帶之一。
而且借由百里茶廊的特色經濟景觀,金井鎮的茶旅融合生意也逐漸風生水起。
全鎮通過打造茶文化低碳度假小鎮,建設起了一個北部旅客集散中心、一條臨水特色茶街、一個綜合商住片區、一個茶園民宿集聚區、一個天文科普區,由此帶動的茶旅經濟呈指數級增長,湘豐茶博園露營大會一天就涌入1.2萬游客。
“天天向上”節目組走進金井,圖源于湖南日報
加之金井鎮內有湘豐集團、金井茶廠兩大茶企“雙子星”坐鎮,其各自打造的3700畝“綠茶小鎮”、6000畝“金井茶園”作為茶旅融合的載體,幫助金井鎮實現全年游客接待量100萬人次,未來帶動的全產業鏈經濟空間將不可限量。
“長沙綠茶”出圈
橫比全國茶葉地域品牌,今年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長沙綠茶”只能算得上晚生,但長沙縣謀定打造“浙有龍井、湘有金井”綠茶品牌形象,正在加速發力地域品牌的成功孵化。
長沙綠茶開辟了自己的一套打法——就是從挖掘區域文化切入,通過品牌開發、推廣,最終形成區域品牌產品的全產業鏈。
一方面是品推上的“多管齊下”——借力主流媒體、專業媒體、戶外媒介推廣,“走出去”抱團參展集中亮相,以及通過舉辦重大茶事節會來提高品牌知名度。目前,湖南·長沙國際茶文化旅游節已連續舉辦七屆,已然成為擴大長沙綠茶影響力、宣傳長沙茶文化、茶旅游的一張名片。
長沙綠茶作為第二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指定綠茶,圖源于湖南日報
另一方面是借力交通優勢,實現物理上的出圈——長沙縣背靠長沙城區東大門,機場、高速、國省道連通鄉鎮,路網四通八達。由此帶來的物資貨運出口,就為茶產業送來第一縷東風。
以金井茶業為代表的茶企在挖掘長沙綠茶“有機茶、生態茶”地域特色的基礎上,拿下了自營出口權,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目前,長沙綠茶的出口量占到總產量的40%。
由此金井有機茶率先打開“47國喝著長沙綠茶”局面。加之近年來長沙培育湘茶出口競爭優勢契機,長沙綠茶的出口將不僅僅帶來經濟上的騰飛,更帶來品牌上的飛躍。
再者,扎根省會城市的長沙綠茶,在人才、科技方面都具備天然優勢。長沙聚集了中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茶葉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省茶葉技術體系首席研究員包小村等茶業界專家,在品控上嚴格把關,也將是長沙綠茶以品質打開品牌的重要依仗。
圖源于湖南茶業
政策層面也在助推品牌“出圈”。長沙縣政府下發一號文件,明確以長沙縣為主體,自2019年起計劃用5年時間,將長沙綠茶打造成為品牌產業,建成標準化優質茶園10萬畝以上,實現綜合產值100億元。以及專門成立了長沙綠茶區域公共品牌管理領導小組、長沙綠茶區域公共品牌管理運營中心,助推強品牌建設。
在以上種種推動長沙綠茶出圈的利好因素滋養下,近些年來“長沙綠茶”旗下品牌開始“多點開花”。
截止2020年底,長沙綠茶產業共有金井、湘豐、怡清源、湘茗4個茶葉“中國馳名商標”,鴻大、溈山、烏山貢等17個湖南省著名商標,長沙綠茶加工工藝也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去年中國茶業百強縣排行榜中,長沙縣位列全國第12名,再次展現茶鄉產業經濟實力。
當傳統的地方茶還處于農產品思維,工業化、產業融合程度比較低時,“長沙綠茶”率先走上品牌化道路,開辟了一條茶葉市場破局思路。
未來借助互聯網東風,長沙綠茶品牌崛起的下一步落子逐漸明確——打通線上銷售渠道的同時,借助品牌營銷增加產品附加值。可以想見,根植于千年茶文化的長沙綠茶,必將迎來走上臺前的高光時刻。
文丨楊冰潔
來源:瀟湘眼,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