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浙江農林大學 關劍平
文化遺產是先人留下的寶貴財富。從存在形態上可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2003年11月3日,在第三十二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批準在中國實施公約,馬上在中國開始了申報工作,2006年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截止到2020年共審核通過了四批,每次都有涉茶項目,反映了茶業對于文化的關注,以及文化界對于茶的關心。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茶業的可持續發展相互依存,本報告在全面整理以涉茶非遺項目為核心的文化遺產的前提下,總結茶業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利用的特點,提出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非遺項目對于茶業的意義
伴隨著對于文化社會意義的深入理解,茶業越來越注意到非遺項目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狈俏镔|文化遺產在社會生活中是活生生的存在,對它的保護“指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命力的各種措施,包括這種遺產各個方面的確認、立檔、研究、保存、保護、宣傳、弘揚、傳承(特別是通過正規和非正規教育)和振興。” 不同于物質文化遺產以文物、標本進博物館的保護方式,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生存與發展的問題,甚至于說只有生存下去,發展起來才真正達到了保護目的。絕大多數涉茶非遺項目本身就處于產業之中,直接面臨生存與發展問題。
就茶葉來說,以稅收為標志的話,中國的茶業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至今茶葉仍然是中國人最主要的非酒精飲料,深深扎根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2020年初的調查估算,全國茶葉從業人員總數約為3400余萬人,其中茶農2100萬、加工企業200萬、流通端1100萬。茶葉產業鏈中的第一、二環主要在農村,是屈指可數以農村為主要生產基地的傳統文化產品的產業,而且茶農和茶企還有集中在偏遠山區的特點,可見茶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在可持續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十一五”、“十二五”規劃綱要都提到積極發展品種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經過歷史選擇的非遺項目都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品種決定著農產品的茶葉的基本特色,非遺項目為今天的茶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扎實的基礎。所以放棄傳統,改變發展方向是極其危險的選擇。
涉茶非遺項目及其特點
涉茶非遺項目中,技藝類占絕對多數,民俗類不僅數量少,而且有些項目的創作性比較強,這是中國茶文化特征的真實寫照,也與茶文化認識有關。
中華民族開發了茶葉飲料之后,不斷地進行技術改造,淘汰了很多不適合當時歷史條件的技藝及其茶葉種類,從末茶到葉茶在形態、口味、飲用方法各方面變化得面目全非。最終積淀了豐富得無與倫比的文化遺產——茶葉制作技藝及其產品,今天中國的茶葉不僅種類多,而且口味豐富,這是中國廣袤的國土、眾多的民族、悠久的歷史的結晶。中華民族開發茶葉飲料是對人類的重要貢獻,由此延伸出日本、英國等各個國家、民族的茶文化,這些文化回過頭來也對中國產生復雜而深刻的影響,如英國的工業化、品牌化等現代生產、管理理念和日本的抹茶技術與文化等。
中國茶文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茶葉種類豐富,制作技藝是文化的產物,不同的文化培育不同的技藝。東南亞北部的文化培育了食茶,而中國文化則孕育了飲茶。飲茶不是為了補充水分,根本的訴求是精神,因此茶是與生俱來的文化產品。日本茶道的精神訴求有目共睹,而中國茶藝的精神訴求卻始終困擾著中國人。日本茶道的精神訴求有目共睹是因為其途徑是外在的飲茶程式,通過形式進入精神世界,然后學者做了充分的研究,茶道界做了完美的包裝。而中國茶藝要通過品飲茶湯實現精神的滿足,茶葉的品質、品飲的感受難以描述,味覺審美的技術難度又極大,再加上學者沒有深刻的研究總結,于是產業不知所措,只能以天人合一搪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認定引導我們從新的角度審視文化,從技藝的角度審視中國茶葉時發現豐富的茶葉種類是文化的產物。
除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的涉茶項目有中國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中國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預備名單中還有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統、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統、湖北赤壁羊樓洞磚茶文化系統、貴州花溪古茶樹與茶文化系統、云南雙江勐庫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以上8項以外,還有浙江杭州西湖龍井茶文化系統、廣東潮安鳳凰單叢茶文化系統、安徽黃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統、四川名山蒙頂山茶文化系統、江蘇吳中碧螺春茶果復合系統、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統、湖南保靖黃金寨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廣西橫縣茉莉花復合栽培系統)也有涉茶項目。
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俄時說17世紀的“萬里茶道”是聯通中俄兩國的“世紀動脈”,事實上還進一步輻射到中亞乃至歐洲。2019年,國家文物局正式將時空跨度巨大的“萬里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努力開啟新世紀的商業文明復興之路。
來源:中國茶葉流通協會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