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文化的發祥地,傳承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國內從事茶葉的相關公司也很多。近期A股同時迎來兩家茶企的上市申請,分別是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茶股份”)和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茶葉第一股”之爭日趨激烈。
據《每日財報》了解,中茶股份是新中國第一家國有茶葉公司,統一經營和管理全國茶葉的收購、加工、出口和內銷業務,2006年被認定為第一批中華老字號,2018年,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雖然目前國內茶葉市場蛋糕已達3000億,但規模性不強,且茶企資本化進程緩慢。早在10年前,福建安溪鐵觀音、四川竹葉青茶業、杭州龍井茶業等知名茶企便紛紛沖刺A股市場,但最終鎩羽而歸。此次中茶股份又能否成功登陸A股市場,成為“中國茶葉第一股”呢?
營收增速放緩,毛利率不及同行
中茶股份是中糧集團旗下公司,是一家集全品類與一體化運營的茶葉消費品公司,主營業務為各類茶葉及相關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招股書顯示,去年中茶股份的營收增速下滑明顯,2017年至2019年,中茶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29億元、14.90億元和16.2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4億元、1.45億元,1.66億元。
其中,2019年營收增速9.31%較2018年的21.22%出現放緩;2018年與2019年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6.92%、14.32%,也波動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中茶股份的毛利率水平明顯落后同行。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8.68%、38.96%及40.58%,而同期天福股份的毛利率分別為60.59%、60.27%、58.86%,與中茶股份同時遞表的瀾滄古茶的毛利率分別為65.56%、64.03%、61.94%。
中茶股份以“中茶”為核心品牌,配以“海堤”“猴王牌”“蝴蝶牌”“百年木倉” 等子品牌,產品包括烏龍茶、普洱茶、花茶、紅茶、六堡茶、白茶、安化黑茶、綠茶及相關制品等。
其中烏龍茶、普洱茶、紅茶及花茶是中茶股份的主力產品,報告期內,上述四大茶類銷售占比合計均超過70%。
招股書也顯示,2019年,按銷量計算,該公司在不同茶類的市占率分別為:黑茶1.15%,烏龍茶1.74%,紅茶1.67%,白茶0.77%。
在所有的產品中,普洱和白茶是賣得最貴的茶,二者的毛利率僅達到50%左右。而對公司的營收貢獻較大的重點產品如普洱茶、烏龍茶、六堡茶、安化黑茶的銷售均價在去年都出現下降,較2018年變動幅度分別為-24.63%、-6.11%、-1.58%、-21.95%。
庫存持續增長,規模化難題待解
除產品單價下滑,中茶股份似乎出現了產品滯銷的情況。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6.6億元、7.15億元、9.67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8.38%、39.64%、45.75%,
而同行公司天福股份去年存貨占總資產的比重僅為27%,對比之下,中茶股份的庫存已經處在高位,未來面臨去庫存的壓力。
“大茶園機械化程度高,離城市近,人多、車多、污染多,真正的有機無污染一定是我們這種深山里種出的茶山。”電視劇《三十而已》中,村長在茶山上對顧佳說道,“機械化程度再高,還是要靠人工手采,你要辨別最好最嫩的茶葉尖,然后用手指掐尖,這一步是機器完全替代不了的。”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2019年國內茶葉年消費量達到202.56萬噸,較前一年增長11.50萬噸,增幅為6.02%;國內市場銷售額達2739.5億元,增幅2.95%。
雖然國內茶葉市場有著千億蛋糕,但目前我國茶行業集中度低,企業數量多而分散。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中茶股份企業發展報告》,2017年我國茶葉企業總數約為6萬余家,其中,僅87家企業總資產超過1億元,6家企業總資產超過10億元。
近年來,華祥苑、安溪鐵觀音、八馬茶業、謝裕大、七彩云南等茶企都曾欲闖關A股IPO,爭奪“茶葉第一股”,但均以未果結尾。
無法實現機械化、標準化,也決定了很多茶企沒有快速成長的商業模式,且商業模式有可預見的天花板。同時,茶企經營的產業鏈較長、管理欠缺規范,使得行業外資本無心進入,茶企也很難邁入資本市場。
除了缺少規模性企業,像中茶股份這樣的傳統品牌還面臨著新生代企業的沖擊。對比以中茶股份和瀾滄古茶為代表的傳統茶企,各類新式茶飲、以小罐茶為代表的新零售茶品牌等。
產能利用率逐年下滑,上市前大手筆分紅
中茶股份在招股書中表示,本次公開發行股票實際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凈額將用于云南普洱茶產能建設項目及營銷網絡及品牌建設項目。
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底,公司自有產能3.27萬噸,2017年至2019年,中茶股份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0.05%、74.22%、58.71%,不僅沒有飽和,反而逐年下滑。
而中茶股份募集的5.40億元中有2.90億元將用于云南普洱茶產能建設,項目建成后,預計新增產能3750噸,很顯然,這部分產能是難以被消化的,也就意味著公司擴產必要性將存疑。
再看資金問題,招股書透漏出的信息告訴我們中茶股份一直不缺錢。2017年,中茶股份向全體股東現金分紅0.3億元,而在2018年、2019年,分別分紅0.97億元、1.02億元,逐年增多。
就在上市前夕的2020年5月6日,中茶股份再次進行大手筆分紅,總分配金額1.40億元,另一方面,截至2019年末,公司賬面貨幣資金有4.83億元,已近乎達到募資額的90%,換句話說,中茶股份即便要擴產也不差錢。
以中茶股份為例,給公司貢獻最大收入來源的烏龍茶,但2017年至2019年銷量在國內總量中占比僅為1.35%、1.33%、1.74%,市場占有率并不高。
隨著小罐茶進入市場后,整個茶葉行業開始邁進一個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和規模化的新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整個茶葉市場的競爭加劇。
企業需要在這個節點進行資本布局,依托整個資本市場的加持可以更好地幫助其拓展市場和提高品牌價值。
但也要認識到,茶企上市并沒有那么容易,福建安溪鐵觀音集團、華祥苑、信陽毛尖集團、四川竹葉青茶業、杭州龍井茶業集團等多家知名茶企A股IPO均以失敗告終,港股市場上目前也只有天福股份和龍潤茶兩家企業。
來源:每日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