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
臨海蟠毫采用的原料因花色品種不同而異。如雀舌和鳳眉等傳統珍品,選用葉質肥厚、持嫩性強的臨海菜茶品種的芽葉為原料。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制500克干茶約需3萬個左右芽葉。新創制的名茶如清水綠等,則選取大、中葉種的芽葉為原料,采摘標準以一芽二葉初展為主,制500克干茶需7000個左右芽葉。
制作
千年茶史的制作功夫,形成了臨海蟠毫繁多的花色品類。按采制季節遲早可分為“雷鳴”“明前”“清明”“谷雨”等茶,按形狀分為“雀舌”“鳳眉”(或鳳眼)“珍眉”“秀眉”“蛾眉”等,按標號分為“天上丁”“一生春”“七杯茶”(或碗茶)等。其中,“雷鳴”“雀舌”“珍眉”等最為名貴。如“雷鳴”茶是用早春響雷時節采的芽茶制成,沖泡后芽尖向上,豎直懸浮于杯中,猶如破土春筍,景趣可人。
“雀舌”則一槍一旗形似鳥雀之舌。近年來,蕉城區研制開發的臨海蟠毫有扁、針、螺、條形狀各異的系列產品,有臨海毛尖、四季春、清水綠、迎春綠、白玉螺、毫芽、翠芽、銀針、銀芽、松針、雀舌、螺茗、松子茶、龍珠、繡球等20個產品,暢銷京、津、滬、浙、皖等地,以“臨海蟠毫”為原料研制的“臨海銀毫”等特種茉莉花茶,亦享譽中華,行銷國內外,深受消費者青睞。
臨海蟠毫采用的原料因花色品種不同而異。如雀舌和鳳眉等傳統珍品,選用葉質肥厚、持嫩性強的臨海菜茶品種的芽葉為原料。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制500克干茶約需3萬個左右芽葉。新創制的名茶如清水綠等,則選取大、中葉種的芽葉為原料,采摘標準以一芽二葉初展為主,制500克干茶需7000個左右芽葉。
臨海蟠毫實現了機械化生產。主要設備有連續滾筒電熱恒溫殺青機,40型或45型揉捻機,自動百葉烘干機等。
加工工藝有涼青、殺青、揉捻、烘干(毛火和足火)四道工序。殺青掌握“高溫、控熱、少量、短時”的方法。筒溫240~260℃,電熱控制,前高后低。起鍋攤涼散熱后再行揉捻。揉捻時采用“小機、適量、輕壓、短揉”的技術措施,達到條索緊結、色澤翠綠、香味清鮮的目的。
40型揉捻機投葉量7.5~10公斤,45型揉捻機投葉量10~12.5公斤。轉速55轉C分。烘干毛火掌握“薄攤、高溫、快烘”的原則。足火掌握低溫慢烘,達到干度內外均勻一致,香高而鮮爽的目的。毛火烘溫115℃左右,含水量15~20%。足火烘濕90~95℃,含水量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