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宜興項珍茶葉合作社的22噸綠茶啟運美國市場,這是該合作社本月第5次向歐美市場出品茶葉。至當天,這個合作社已接到今年上半年茶葉出口訂單427萬美元,其中已出口108萬美元,其訂單數刷新了宜興茶葉出口紀錄。而且在這些訂單中,銷往歐美市場的占60%,品種也從過去單一的紅碎茶轉向了綠茶。
該市是全省的茶葉主產區,有茶園面積7萬多畝。上世紀80年代末,宜興茶葉出口進入鼎盛期,年出口量1700噸,出口值在300萬美元左右,品種主要以紅碎茶為主,80%的市場在非洲。之后,國際茶葉市場出現變化,出口茶葉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農殘檢測越來越嚴,宜興茶葉出口由此進入低谷。從2000年起,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該市茶葉生產布局得到科學規劃,茶農的生產觀念、市場意識得到更新,茶葉標準化生產得到全面推廣,宜興茶產業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茶農們還自主合作組建起合作社,逐步從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轉變,捏起了競爭市場的拳頭,使優勢的茶葉產業再次做大做強。
宜興項珍茶葉合作社注冊的茶園面積占全市茶園面積的半壁江山,是宜興茶葉出口的主力軍。領頭人王小明原是一位做出口茶葉生意的經紀人,懂生產、懂技術,且有出口渠道。牽頭成立茶葉合作社后,他不僅對入社茶農實行了茶園管理、生產加工、茶樹植保、產品銷售、產品商標等統一,而且嚴格按照出口茶葉的質量標準創出了品牌。現在,合作社的“項珍牌”商標已在美國、香港等6個國家和地區注冊,合作社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并通過了國家食品安全管理HACCP認證,成為江蘇省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產品直接進入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該市出口茶葉渠道的通暢、數量的增加,有力促進了茶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過去,宜興茶農習慣春茶生產,夏秋茶很少采摘,修剪下來的夏秋茶只能當肥料和柴燒,現在出口茶市場大了,夏秋茶在出口茶中唱起了主角;過去的低檔茶,現在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后,使優勢的茶葉資源得到合理配置,還大大增加了茶農的收入。湖氵父鎮東興茶葉基地的茶農自從加入項珍茶葉合作社拓寬茶葉出口渠道后,去年除春茶外,夏秋茶出口就達470噸,僅此一項就為茶農增加近100萬元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