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網:跑多了茶葉一線采訪,心頭不時冒出這樣一個問題:茶葉還有多少效益可挖?
市場需求是商品價格的風向標,在市場上敏感地捕捉到方向,是提升茶葉效益的重要一環。市龍盤玉葉茶場場長金美霞早年就已經發現白茶這一熱點,開始積極引導當地茶農種植,不過,因茶農觀念問題和技術問題,一時發展不起來,直至去年才發展了300畝,長勢良好,希望很大。
記得有一次到佐村鎮大塘光村采訪,村黨支部書記應林峰拿出兩種炒制好的茶葉問我:哪一種好?一辨別,香味和外形相差很大。沒想到,應林峰卻說:這兩種同是“龍井43”。不同的是,好的那個是“龍井43”第一代,另一個是“龍井43”第三代。可喜的是,在市農業局的幫助下,該村發展的“龍井43”都是第一代,“血統”純正。應林峰堅定地說:一定要把好品種關,效益才會更顯著。
當然,茶葉效益最佳化中很重要的一點體現在分工組合最佳化,一個村如果能形成采茶能手管采茶,炒茶能手管炒茶,銷售能手管銷售,這樣,效益就有可能達到最大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