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值50億 安溪茶業續寫輝煌
陳水潮素以安溪第一茶官著稱,圖為安溪鐵觀音神州行成都站活動中,陳水潮親獻茶藝。
本報訊 備受全國業界關注的2006年安溪茶業3大宏觀指標昨日新鮮出爐。來自安溪縣茶管委的統計顯示,今年末安溪縣茶園面積達45萬畝,茶葉年總產量4.5萬噸,涉茶總產值首超50億元。
相關比較顯示,本年度安溪茶業以驕人業績續寫輝煌,繼續處于全國同行業領跑地位。昨日,安溪縣茶管委主任陳水潮提出5大亮點,對安溪茶產業在本年度的運行狀況,進行精彩總結。
亮點一:理念創新,統領全局
陳水潮說,今年安溪茶業工作的最大亮點,是安溪茶業新理念的提出,以及這一新理念對茶業各項工作的統領作用。他說,安溪縣委尤猛軍書記,繼去年先后提出安溪茶業“三大思維”、“三新”要求后,于今年代表安溪縣委、縣政府提出“安溪鐵觀音,和諧健康新生活”茶業新理念。這是尤猛軍書記在安溪茶業躍升新平臺、面臨新形勢、尋求新突破的重要時刻,作出的一項重要理論創新。
陳水潮深情地說,這一新理念使安溪茶業確立新的價值觀,對茶業各項工作起到統領指導作用,在全國茶界引起矚目,更使安溪全縣70萬涉茶群眾精神振奮,迸發巨大創業熱情,茶業各項工作打開新的局面,為全年茶業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具體指導。
他強調,總結今年安溪茶業成效,新理念的提出和所產生的巨大作用,無疑是全年度的最大亮點。
亮點二:生態改善 和諧健康
安溪縣茶管委對夯實茶業基礎歷來重視,從2000年起就致力于該縣茶園生態環境的改造,并力求使茶園更新換代,今年這項工作取得了較大突破,放眼安溪,山清水秀、和諧健康的茶園新面貌已經凸現。
據了解,2000年安溪提出并實施“2112”工程,計劃建設20萬畝無公害茶葉基地,10萬畝優質鐵觀音基地,10萬畝綠色食品茶葉基地,以及2萬畝有機茶園生產基地。
據悉,今年這些目標全部基本完成,其中2003年提出的20萬畝生態茶園基地建設目標,今年又新增完成5萬畝,至2009年可全部完成。
陳水潮指出,安溪茶業是一項永續事業,不斷改善生態、保持其永續利用價值,是茶業發展自然規律的要求,也是這項民生事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他說,安溪茶園及其環境生態的根本性改善,是今年安溪茶業的第2大亮點。
亮點三:品質提高 素質提升
陳水潮說,今年安溪經歷的氣候條件并不理想,對茶葉生產也造成一定影響,但是依靠科學種養技術的推廣,涉茶人員素質的提高,今年安溪茶葉品質仍然超過往年,成為眾所矚目的亮點。
據介紹,今年春夏秋3季,安溪均遭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影響。在偏重的自然災害面前,全縣人民勇于抗擊,廣大茶農更是依靠掌握的科學種養技術,將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其中在確保茶葉質量方面,更是做出巨大努力,使全年茶葉優質率上升到80%。
陳水潮就此指出,安溪茶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逐年提高,茶葉質量的穩定性也明顯提升。從今年的情況看,與縣里今年發起“安溪茶業萬人培訓”有直接聯系。
據了解,這項培訓計劃始于今年初,目的是對安溪全體涉茶生產管理人員進行一次培訓提高,使他們掌握最新的茶葉種養和經營管理技術,從而提高自身素質,提升全縣的茶產業發展層面。
根據統計,萬人培訓按計劃數今年為1.5萬人,但一年下來,實際接受培訓數為21128人次,增加近一半。有分析說,這些經過培訓的人員,經受了今年惡劣氣候條件的考驗,是今年安溪茶葉質量在自然條件不好的情況下,仍有不俗表現的原因之一。
亮點四:產銷兩旺 叫響全國
根據統計,今年安溪茶產量4.5萬噸,比去年增加0.3萬噸,涉茶總產值50億元,比去年增收5億元。個中原因,與加快茶葉品牌建設和保護力度有關。
陳水潮說,在年景不很好的情況下,今年安溪茶葉產量仍保持增長,產值增幅仍達兩位數,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也超出業界的事先預測。
今年元月3日,安溪鐵觀音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安溪縣一鼓作氣,提出加快茶商自創品牌爭優創先的具體措施和目標。一年下來,成效顯著,極大促進安溪茶在全國的暢銷勢頭,形成產銷兩旺的良好局面。
統計顯示,今年安溪茶商自創品牌中,有一枚獲中國馳名商標,使安溪茶獲此殊榮的茶品牌達到兩枚。此外,獲省著名商標今年新增兩枚總數達到3枚。泉州市知名商標目前已達11枚;獲ISO9000認證企業達30家,獲HACCP2家,QAP1家,綠色食品企業10家,有機茶認證6家;QS認證37家(尚有32家正在送審之中);獲安溪鐵觀音地理保護標志使用權的累計達54家。
陳水潮認為,安溪茶葉品牌建設,在安溪茶業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實踐證明,安溪茶葉在全國不斷擴大銷售,與安溪茶內在優異品質有關,與品牌建設和保護付出的努力也有關。現在“安溪鐵觀音”證明商標,與廣大茶商自創品牌已經蔚然成族,發揮出相得益彰的品牌規模效益。
亮點五:單價提升 出口增值
安溪茶葉價格,在安溪茶質提高、需求量不斷增大的情況下,維持適當的價格,是市場選擇的一種自然結果。今年安溪茶均價每公斤70元至76元之間,同比每公斤約上升13元。這種小幅上升的價位,受到各界充分肯定。
據了解,在國內市場取得良好市場效果的情況下,安溪茶出口也有出色表現,被稱為“高技術監督條件下取得的高經濟效益”。
據統計,僅從安溪出口,截至11月底,今年安溪共出口茶葉267批次,比增23.4%,出口交貨量達2704.125噸,增加3%,而出口交貨值達748.31萬美元,同比增加32.62%。
有關部門透露,安溪茶除安溪直接出口外,還大量通過廈門、汕頭、寧波、上海、青島等口岸出口。不完全統計顯示,由安溪直接提供出口茶葉貨源,經上述出口口岸的就有1.6萬噸,為安溪創匯數以千萬計。
陳水潮總結道,即將過去的2006年,是安溪茶業發展史上又一個不平凡的年份。上述5個方面的亮點,只是茶業工作成效一個側面的反映,更多更具體的總結,還要等待一段時間。
他表示,安溪茶業取得的巨大成效,是70萬安溪涉茶群眾奮力拼搏的結果,是安溪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和決策的結果。他要求涉茶管理部門在看到成績同時,要善于發現和查找差距,保持更好的狀態,爭取更大的成績。
他指出,前不久剛結束的安溪“兩會”,安溪縣長陳燦輝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確立安溪茶業新理念的統領地位,并對“十一五”期間,安溪茶業發展作了規劃和安排,這對安溪茶業的長遠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推動。為此要求全縣涉茶部門和各茶葉主產鄉鎮,要認真落實貫徹,使明年的茶業工作更上一個臺階,為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