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唱歌潤歌喉,睡覺還靠歌墊頭。三餐還靠歌送飯,煩悶還靠歌解愁……”這是茶鄉開縣本土的一首民謠,也是開縣人喜歡唱民歌的寫照。
據資料顯示,開縣民間素以歌聲鼓舞勞動情緒,如采茶、薅草、杠抬、夯土、榨油等,均有歌聲伴唱。封建時代,每年祀孔,就設有專事演唱的禮生隊伍。城鄉逢年過節,或廟會祭祀,群眾自發演唱,從不間斷。這些民歌多為勞動人民口頭的即興創作,觸境生情而發出的心聲,內容或抒發情感,或講述故事,或醒世育人,在開縣本土上廣為傳唱,婦孺偕知,是我縣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而開縣的茶歌則是開縣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茶鄉,幾乎男女老少都會唱上幾段,基本曲調不變,但其中的內容卻時時在創新,他們大多把耕作、愛情、家庭、孝道、妯娌關系、婆媳關系等都結合到采茶中去,到了現在,人們還把求學、遠行等內容也放在其中。
在開縣茶鄉,特別是在龍珠茶產區,隨處可見茶樹,農戶家家有自己的茶園,人們以自己的勤勞,創造了開縣的種茶、采茶、制茶和飲茶的獨特工藝,并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創造了獨特的茶文化,茶歌是這些文化中燦燦的一朵。
采茶幾乎要占茶葉生產全程勞作的一半以 上,給采茶歌的形成提供充足的內容,人們喜歡自己的采茶歌,熟悉自己的采茶歌,如《龍珠竹枝詞》中所言:“燈火元宵三五家,村里鑼鼓也喧嘩。他家縱有牡丹歌,不及我家唱采茶。”
和其他地方的茶歌相比,開縣人的茶歌里面包含了當年韋處厚和張籍等人《茶嶺》詩里面的精神和內涵。但作為民歌這種方式,本身與愛情結合的要近一些。
一個人來踏春
遇上了有情人
露水打濕了衣裳喲
送兩片茶葉你自己聞
茶葉片片帶紫色
苦想茶姑好遭孽
邊薅秧來邊望你
望到天色黑……
歌詞長短不一,好像沒有什么章法,但演唱者卻能唱出韻致。
在茶鄉,賽歌會是茶農們在歡度春節時喜愛進行的一種游戲。從正月初一直到正月十五,張燈以喜,團轉四鄰的男女老少聚集到茶園里面。這時,周圍的人們不分男女老少,一律都亮出自己的歌喉,齊聲高唱釆茶歌。“正月那個采呀茶正月正,正月那個里呀來是新春”。歌詞從正月初一直唱到臘月,反復變換,詞語各異………
開縣的茶歌和其他地方的茶歌有著不同的是,人們在一邊唱時還一邊舞蹈,而這些舞蹈和茶的本身的格調是不一樣的,是一種如巴人舞蹈的東西,其中還夾雜許多巫術舞蹈的味道。
但到了男女們對唱的時候,一唱一答,妙趣橫生,歌聲雖跌宕起伏,但曲調也相對要婉轉得多。
女:清明時節百花香,望見茶山綠茫茫。
妹妹上山摘茶葉,情哥田間去插秧。
男:情哥田中手插秧,時刻抬頭望山上。
情哥有意望我妹,我妹無心向我望。
女:妹妹不是不望郎,手拉茶枝采茶忙;
哥勤插秧妹勤摘,勤勞節儉好家堂。
男:妹采茶來哥插秧,你我都是為家忙;
插秧田間迎風笑,茶樹山上情意長。
女:枝枝茶葉情意深,葉葉好象情哥心;
茶心生在茶葉內,妹心挨著哥的心。
……
當然,現在唱茶歌的人要少得多了。重慶青年作家游剛、游睿還專門到茶鄉去進行了采風活動,搜集到數十首這樣的民歌。近年來,龍珠茶開發公司有意識地進行了茶鄉民歌的保護,派人進行了搜集整理,并準備舉辦茶鄉山歌民歌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