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網資訊:隨著鐵觀音春茶上市,在安溪特產城,一場以“茶業配套產品”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展出茶具、茶葉包裝、茶機械、茶食品、茶文化配套、茶高新技術等涉茶產品、技術,吸引了來自北京、廣州、上海等全國各地近百家茶配套商品企業“聞風而動”,集聚安溪。該展會首次開啟茶配套商品單獨辦展先河,讓茶配套產品首次借助專業展會進入大眾視野。
發展茶配套產業水到渠成
當前,以安溪鐵觀音為龍頭的全國各大茶類產業方興未艾,由此刺激帶動了與茶產業鏈極為密切的茶配套產業發展。
“先有茶,才有茶配套。”安溪縣茶業總公司副總經理蘇少民一語道出了茶配套產業的發展歷程。“十二五”開局,安溪茶產業發展面臨新目標,新增長點在哪里?在茶葉產量穩定的情況下,茶產業鏈延伸必將成為重要增長點之一。
“我們發現,賣茶配套器具所得利潤足以撐起整個茶店房租及工人工資,具備了獨立開店的條件。”泉州一茶配套產品專營店老板告訴記者,2009年4月,他看準時機,把之前只是茶店附帶的茶配套產品獨立出來,在泉州成立專營公司,專門經營茶配套產品,甚至采用批發的形式觸及更廣闊的茶企茶店。
去年11月,安溪縣舉行首屆海峽兩岸茶機具博覽會,全國涉茶商家匯聚,茶具、茶食、茶包裝等茶配套產品,作為茶機具產業方面首次以展會形式集體亮相,“吸金”超過52億元。
經營借鑒商超模式
在安溪特產城配套商品批發中心,茶食、茶具、茶文化、茶機械、茶葉包裝、茶高新技術、茶衍生等涉茶配套產品琳瑯滿目,有序地分列在一至五樓的展廳內。
“我們的產品目前已達4000多種。”一位參展商介紹說,單單茶盤一類就分木、石、竹等不同材質,分實用、鑒賞、收藏等不同功能,總共幾百款,廣泛適用于烏龍茶、紅茶、綠茶等全國各大茶類。
據悉,茶配套從產品分列到經營模式,都充分借鑒目前較為流行的商超模式。由茶配套產品生產廠家制訂統一價格,在該中心上柜批發銷售。一旦市場上發現該產品有更低價格,該中心就馬上責令將該產品下架,并追究相關合同責任。而且,在該中心內所有產品均標注批發價格,若零售,則需在該產品標價基礎上提高10%。
“我們目前有銷售渠道的優勢,有人才隊伍優勢,這也是生產商家接連不斷的原因。”此次展會另一策劃者分析說,目前,安溪鐵觀音茶企遍布全國各地各大茶葉市場,并且占有重要的市場份額,借助這一渠道,很快就可以打開茶配套產品銷售市場。同時,安溪還在全國各地分布著10萬茶商大軍,這也是茶配套產品銷售不可忽視的力量。
五月,正是安溪鐵觀音春茶上市的高峰時節,此次展會選擇這一時間節點,選擇展會這種主題十分明朗的營銷方式,就是盯準茶企老板、在外茶商這些目標客戶紛紛回來“搶茶”的好機會,把茶配套產品推向更廣闊市場。
據悉,安溪鐵觀音秋茶上市期間,該縣還要搞一場更大的茶配套產品展會。通過展會把全國茶配套產品“買進來”,再“賣出去”,形成常態化之后,茶配套產品市場成型指日可待。
市場亟待政策扶持
“一枝獨秀不是春。安溪若能出現50家以上較強的茶配套產品企業,就有望拿下全國市場。”批發中心負責人分析說,茶配套當前還只是依附茶葉市場,扮演著“配角”。安溪鐵觀音的品牌影響力已經很強,在它的帶動下,安溪的茶配套企業將獲得更廣發展空間,有望開拓出一個與安溪鐵觀音相適應的茶配套專業市場。這個市場的形成,首先,能減少茶企生產成本,例如采購輔助材料能輕松很多;其次,能為顧客提供一站式的購物選擇;第三,能把整個產業的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打響。
“搞展會,其實也是一種嘗試。”談及展會的推動作用,主辦方表示,作為茶配套產品專營企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希望通過此次展會,讓更多茶商茶人共同發展壯大這一新興產業。
眾多茶配套產品經營商也期待,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扶持政策,讓茶配套產業發展得更快更健康,形成更強合力,最終實現輻射全國各大茶類領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