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采茶
毛澤東主席視杭州為第二故鄉。他曾說,“杭州這個地方環境好,不嘈雜,適合工作,適合休息。”毛主席曾40余次到杭州工作、休養,每次大都住在位于龍井茶區的劉莊、汪莊。毛主席曾在劉莊主持起草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撰寫了光輝的哲學著作《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和《送瘟神》詩篇。在這里,他還會見了世界各國的黨政領導,召開重要的會議,商討治國大計。在緊張繁忙的工作間隙,也常抽身出來散步、游泳、爬山。他的足跡幾乎遍及龍井茶區。毛主席生前曾5次登臨北高峰。
1954年的一天,毛主席從錢江果園上山,翻五云山,過老龍井、獅峰。茶區風光使毛主席留連忘返,到天竺時,已暮色蒼茫,最后,警衛人員向農民買了一根竹竿給毛主席作手杖摸黑下山。在許多照片中,我們都可以看見,他老人家桌子上總是放著一杯清香浮動的西湖龍井。在會見外賓時,他也總是用龍井茶招待貴賓。可以說,一杯清茶,見證了共和國的內政和外交歷史。
早在1955年,毛主席來杭州住在西湖劉莊。當時劉莊的路邊山坡種植了花草樹木,還有不少空地。毛主席看后說:“我們國家現在還很窮,你看這么多空地,荒著多浪費,應該多種些蔬菜、果樹這類經濟作物,不但能觀賞,還可以獲得果實,有經濟收入。這一舉兩得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衛士們按照毛主席的意見,把劉莊內人稱“80畝地”的荒地開墾出來,種上了茶樹和梨、桃、桔子等多種果樹,既綠化了環境,又改善了伙食。毛主席又一次來杭時,看到原先的空地變了模樣,茶果滿園,郁郁蔥蔥,十分高興。他說,這樣好,種上茶樹果樹,有經濟價值。當時,種下的果樹結了很多果,衛士們摘下來送給毛主席品嘗,毛主席笑著說,種上經濟作物就有收入了。
毛主席愛喝龍井茶,還在劉莊的小茶園里采過茶。當時任劉莊招待所副所長的楊忠芳,曾親歷了這一幸福時光。他回憶說,1963年4月28日中午,我們接到警衛人員電話通知,說毛主席要來劉莊采茶,于是趕緊準備了10多只竹籃。下午2時半左右,毛主席來了,車就停在劉莊南大門過來一點的空地上。毛主席沿著園徑慢慢走過來。他神情輕松,與陪同人員一路有說有笑。這時候我們在茶園邊采茶邊等待。毛主席走進茶園后,和藹地向大家打招呼說:“呵,今天大家都來采茶葉了。”
開始采茶葉時,我提著籃子跟在毛主席身旁。毛主席問我:“茶葉怎么采?”我當時心里既激動又緊張,回答說:“采茶尖。”毛主席說:“我還是第一次采茶。”說著,就在茶蓬上掐起茶尖來。開始,他把采下的茶葉攥在手里,我提籃跟過去,毛主席看到我提著籃子,就輕輕地把茶葉放到籃子里。他邊采邊爽朗地笑著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是種茶葉得茶葉嘍!”
采茶中,毛主席向我問起龍井茶的歷史和種植情況,還問我喝不喝茶。毛主席說:“茶葉是個寶,多吃有好處。茶葉可治病,幫助消化,清涼,提精神。”
毛主席對采茶很有興趣。他邊采茶邊對我說:“杭州龍井茶是有名的茶葉,你們要管好,不要讓它荒掉。茶葉是經濟作物,管好了來年有收入。”那天毛主席采茶大約有半個小時。警衛人員、招待所服務員陪毛主席采茶。臨走時,毛主席和我們握手道別,并說:“謝謝你們。”
毛主席和大家一起采下的茶葉,當天就拿去炒好了。第二天下午,我們將炒好的茶葉送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笑著說:“我能吃到自己采的茶葉了。”毛主席還抓了一把茶葉放在手上仔細地觀察,又聞聞香氣,然后送進嘴里咀嚼起來,并說:“龍井茶泡虎跑水,天下一絕。”
毛主席在西子湖畔采茶的事,已經過去四十多年了,但偉人風范猶在。楊忠芳感覺好像還發生在眼前。他至今還珍藏著自己提著籃子跟在毛主席身邊的照片。楊忠芳說,毛主席是二十世紀的偉人,也是一位很樸素很重感情的人,攝影記者留下了這一難忘的瞬間,這是我一生的幸福。我那時沒什么好衣服穿,身上是一件舊了的中山裝,毛主席與我們談話,很平易近人,氣氛很融洽。
四十年以后的2003年4月12日,為緬懷毛主席對西湖龍井茶的深切關懷,在當年毛澤東采茶處豎起了一塊紀念碑,碑后有毛澤東采茶的歷史照片。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王家揚和當年陪同采茶的楊忠芳一起為新落成的紀念碑和“寬余亭”揭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一生清廉如水,廉潔自律,不飲用公家茶葉,還常用自備的茶葉招待來客。2001年3月上旬,《毛澤東遺物展》在杭州展出。展覽顯示,毛主席飲用的茶葉完全自費開支。據他的生活帳記載,1968年3至5月,毛主席先后購買了6斤綠茶,其中西湖龍井茶5斤。
“德高于人,人必敬之。”毛主席作為二十世紀的一位偉人,他有關茶的教誨、軼事和高尚風范,是一份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今天倡導“茶為國飲”、打造“杭為茶都”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