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安溪縣出口茶葉企業八馬茶業、安溪鐵觀音集團、華虹茶業等,以強勁之勢進軍國際茶葉銷售市場。全縣已直接或間接出口烏龍茶超萬噸,熱銷日本、歐洲、美國、俄羅斯、中東、東盟等20多個國家和港澳地區,而且茶葉單價同比增長64.8%,預計茶農可增收超過5000萬元。
2008年以來,縣檢驗檢疫局深入茶企基地,探索并推廣聯作制基地管理模式,倡導防蟲新理念建設生態茶園等模式,有力推動我縣茶葉質量安全建設,有效提升茶葉質量安全水平及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能力。
指導茶企物理防治病蟲害
防治茶樹病害蟲有“新式武器”
日前,在泉州檢驗檢疫局安溪辦事處的指導下,高建發茶葉莊園虎邱鎮雙格村金格茶葉基地,引進捕食螨,“以螨治螨”。同時引入斜紋夜蛾誘捕器、黃色粘膠板、太陽能滅蟲燈等技術,全新的茶樹病害蟲生物防治和物理綜合防治,正在我縣茶園中使用。
據安溪辦事處的黃伙水介紹,捕食螨的戰斗指數高,善主動出擊,經常四處巡視,是銹壁虱、紅蜘蛛等害蟲的天敵。一只捕食螨,一生能取食300-500只紅蜘蛛或2000-3000只銹壁虱。
斜紋夜蛾誘捕器采用的是昆蟲性誘技術,利用昆蟲交流的化學分子語言--昆蟲信息素,將模擬自然界昆蟲性信息素的性誘劑,通過釋放器放到田間來誘殺異性害蟲。茶小綠葉蟬信息素粘板同樣是利用昆蟲信息素,來誘捕茶樹害蟲。信息素粘板一經插于茶園中,信息素引誘茶小綠葉蟬成蟲等至粘膠板,并殺死這些成蟲。
太陽能滅蟲器采用弱光性(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板,針對害蟲的趨光性及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慣,利用最佳波長及光波共振原理誘殺電殺,有“昆蟲夜總會”、“不用農藥的殺蟲武器”之稱。
防治茶樹害蟲小綠葉蟬、茶黑毒蛾、茶潛葉蠅等,減輕其對茶樹造成危害,一直是茶農關心的問題之一。近年來,日本等主要進口國對茶葉安全衛生質量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也對檢驗檢疫部門的把關服務提出新挑戰。為此,安溪辦事處開始指導引進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術。目前,除了高建發茶葉莊園虎邱金格茶葉基地外,興溪茶業在蘆田、虎邱羅巖的4000畝生態茶園基地,安溪鐵觀音集團祥華基地、鳳山基地,也全力推廣運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術。
興溪茶業負責人王榮耀告訴記者,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技術,不但降低茶園農藥使用量和勞動成本,解決了茶葉農藥殘留問題,改善了茶園生態環境,使茶葉產品達到出口日本等相關標準及國內的綠色食品標準,有部分甚至達到有機茶標準,而且使用該技術,提高了茶葉產品質量安全和價格。
聯作制模式規范備案基地管理
目前,我縣出口茶葉備案基地主要有自有基地、合作基地、協議基地三種形式,其中80%為協議基地。協議基地由千家萬戶茶農組成,各茶農的文化水平、安全意識參差不齊,對出口企業要求的理解及茶葉出口品質要求的認識,存在較大差異。如何對協議基地進行有效的管理,長期以來困擾著茶葉出口企業。
為幫助出口企業規范備案基地管理,從2005年底開始,泉州檢驗檢疫局積極在我縣華虹公司探索“聯作制”基地管理模式,即由5-12戶茶農相互擔保、相互捆綁的 “五統一”“聯作制”基地管理模式,并在農藥的發放、用藥的監管、安排鮮葉采摘、毛茶的抽檢、毛茶的收購、茶葉入庫驗收、聯作小組監管處理等11個方面,作出明確規定,最終達到整個基地的茶葉農藥殘留符合公司要求的目的。
華虹公司2000畝茶園推行“聯作制”管理模式5年來,已累計出口茶葉1萬多噸(包括供貨出口)、貨值5000多萬美元,出口茶葉平均價格居我縣出口企業之首,且全部通過日本官方檢測。同時,該公司統一采購農資農藥分發給農戶,農資成本減半,向茶農統一收購茶葉,價格比市場同期行情提高20%左右,使茶農每畝增收600多元。
2007年,在全國食品專項整治活動中,“聯作制”管理模式,被我省推薦為值得推廣的五種模式之一。2009年8月,泉州檢驗檢疫局與縣政府聯合召開專題推廣“聯作制”管理模式現場會,將“聯作制”管理模式推廣到全縣各鄉鎮。
千家萬戶組成的“協議型”備案基地,已大部份推廣了“聯作制”管理模式,“聯作制”備案基地,由原來2千余畝推廣至4萬余畝,每年為出口企業提供了8000噸合格出口原料。今年華虹茶業繼續在大坪鄉雙美村、仙西村推廣聯作制管理模式。
日前,由泉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安溪辦事處工作人員黃伙水設計的新型品茶臺,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該品茶臺克服現有茶葉感官審評操作臺傳統材料色澤不能符合茶葉感官審評要求、有反光現象、飲茶人數受限、茶葉渣處理不方便的缺點,主要設有茶具清洗消毒臺、水加熱臺、自來水處理系統以及帶粉碎裝置的排水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