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有機茶葉也應運而生。如何生產、加工的茶葉才算真正的“有機”?日前,廣西質監局發布了《有機紅茶加工技術規程》、《有機綠茶加工技術規程》,規定了有機茶、茶葉加工場地及設備、加工工藝、加工過程管理等技術要求,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獲取高質量的有機茶葉。
專家稱,有機茶沒有特定的產品標準,它只是在各企業采用的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了要開展有機茶種植和加工所必須遵守的規定和產品指標。有機茶的身份可通過“一簽兩證”(有機防偽標簽、有機茶生產資質證書、有機茶產品質檢報告證書)來識別。
據了解,為促進廣西有機茶產業發展,2014年,國家有機茶栽培與加工綜合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在廣西上林大明山農場萬古茶園啟動,正式開啟“廣西有機茶”標準化生產。去年底,廣西柳城縣伏虎華僑經濟管理區建立茶葉種植、生產加工管理信息數據庫,啟用了柳州市茶葉企業首個智能監測與溯源系統,為有機茶葉辦了二維碼“身份證”,消費者通過掃碼,可實時“掌控”茶葉的相關信息。
加工時禁用添加劑
筆者了解到,廣西以丘陵山地居多,受到工業污染的面積較少,適宜發展有機農業,特別是有機茶業地區較多,例如百色、來賓、柳州、賀州、梧州等地區。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區約50多家有機茶認證企業,認證面積約為8萬畝,主要分布在樂業、凌云、隆林、西林、昭平、金秀、蒼梧、蒙山、三江、融水、鹿寨、武宣、金秀、上林、橫縣等地。
有機紅茶、綠茶加工技術規程起草小組專家介紹,為了規范有機紅茶、綠茶生產加工技術,技術規程要求有機茶在整個加工工藝過程中,需保持加工設備清潔,禁止使用任何添加劑。加工的每批有機茶產品建立對應的追溯批次號,并建立原料驗收、加工、包裝、貯存、運輸、入庫、出庫和銷售的完整檔案記錄。
有機茶產品初制完成后,需按照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進行挑選、分級、包裝、貼上標志,分類貯藏至成品倉庫;在包裝、貯藏和運輸過程中禁止使用任何防腐劑。
有機茶市場有點亂
3月1日,筆者走訪了南寧市多家超市和茶葉經營店,發現超市內很少有有機茶葉銷售,促銷員說,有機茶葉品種較少,但價格要比普通茶葉貴出一倍,所以進貨也較少。不過,在不少茶葉經營店內,工作人員都表示有有機茶葉銷售,每公斤大多會比普通茶葉貴200至400元。
在一位工作人員取出的“有機茶”包裝上,筆者并未找到任何有機標志。對于筆者提出的質疑,她聲稱,有機說的就是茶山只用農家肥,不施加化肥,也不打農藥?!斑@些茶葉就是按有機標準生產的,因為還沒申請得到有機標識,所以沒張貼相關標簽?!彼Q,禮品盒可以由購買者自行選擇規格和檔次,如果購買者有需求,他們可以免費在禮品盒包裝袋上打上有機標志,或貼上有機標簽。
隨后,筆者在淘寶網上輸入關鍵字“有機茶”,搜出來1.82萬個相關產品,每公斤產品價格從幾十元至上萬元不等,但是大部分產品的包裝詳情都未見到有機認證的標志及證書。
買有機茶要看“兩證”
從外表看是很難區別茶葉是否屬于有機茶,如何才能買到真正的有機茶呢?《有機紅茶加工技術規程》起草小組專家透露,選購有機茶時,消費者除了查看茶葉外包裝上的有機防偽標簽,同時需要查看茶葉生產企業是否具備生產有機茶的資質證書,以及有機茶產品的質檢報告證書。這“兩證”是有機茶生產企業必須具備有的證件之一。
“每一個有機產品均有獨一無二的電子身份證,也就是有機防偽標簽。”該專家介紹,根據我國《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所有有機產品的獨立包裝上除了貼上有機認證標志、編號、認證單位外,刮開錫紙可見有17位數字構成的有機碼,這就是有機產品的“電子身份證”,只要登錄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即可根據該有機碼查詢該產品的“身份”信息?!叭绻a品外未張貼這種防偽標簽,以及查詢內容與產品具體標識不同,或是銷售商家不能提供‘兩證’,消費者則需謹慎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