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的茶苗有些已經種了二三年了
星村鎮茶農補種闊葉樹
14日,武夷山市茶山整治工作現場會在興田鎮召開。在補種上了木荷的土地上,武夷山市茶山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了2014年茶山綜合整治情況:去年,武夷山市違規開墾茶山專項整治行動共拔除茶苗6077畝,清理禿頂山林地366畝,種植62畝。森林公安共受理毀林種茶案件58起,打擊處理違法犯罪人員98人(次)。
武夷山是烏龍茶、紅茶的發源地。近年來,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把茶產業列為武夷山市的主導產業,努力打造“武夷山大紅袍”品牌,推動了茶產業的良性發展。茶產業大力發展的同時,茶園價格也一路上漲,違規開墾茶山的行為屢禁不止。武夷山市于是加大了整治的力度,去年加強對挖掘機業主的監管,市政府以通告的形式將挖掘機等大型機械上山作業納入鄉鎮監管范疇、大型機械業主上山作業必須報經鄉鎮林業部門審核同意等等。
整治是為了生態保護
武夷山自古就有生態保護的意識,自漢代被朝廷冊封為天下名山大川后,保護武夷生態的佳話便傳承不絕。唐玄宗派官員到武夷山立碑“全山禁樵采”;南唐元宗為武夷山修建會仙觀,詔告“方圓一百二十里為本觀護蔭,全山禁樵采、張捕”;宋元明清,武夷山茶業興盛,朝廷對茶政管理日益嚴格,有關禁毀林種茶等的茶令摩崖石刻就有三方。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武夷山最大的資源優勢,是武夷山可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亦是武夷山茶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品質保證。
作為綠色工業的主角,茶業是武夷山的支柱產業之一,武夷山堅持把茶葉質量作為產業發展的生命線,全面啟動全國茶葉綠色原料基地標準化建設,出臺了一系列獎勵政策,鼓勵茶企創建無公害有機茶園。2014年,武夷山茶葉總產量7800噸(精制茶),總產值達15.8億元,茶山面積14.8萬畝。
好茶的生長環境離不開好山好水和獨特的小氣候。“武夷巖茶”為何質量上乘?武夷“大紅袍”何以特別金貴?這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隨著武夷山市茶葉品牌知名度的提高,種茶也成為茶農擺脫貧困、迅速致富的有效途徑,但也帶來森林資源保護、水土保持、生態環境保護等諸多困難,使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重大挑戰。非法侵占林地、毀林種茶,燒山種茶屢見不鮮,甚至公益林、保護區也未能幸免,人為造成了水土流失,嚴重影響武夷山生態環境和茶旅產業可持續發展。
連續5年整治茶山
2008年至今,武夷山市出臺了一系列針對茶山整治的相關文件。同時,將茶山整治工作納入鄉鎮、街道、農茶場績效考評和村主干職業化管理范疇,建立了市、鄉、村網格化監管責任制、違規開墾茶山“黑名單”制度、群眾舉報制度,各鄉(鎮)、街道、場都落實了整治任務,建立了鄉鎮掛村領導、工作隊長、職能部門、村主干“四位一體”責任制。充分借鑒綜治網格化服務管理的經驗,將武夷山市范圍按市直部門、鄉、村劃分為四個不同層級的網格,每個網格都有相應的人員在履行職責,切實做到責任到人、到山頭地塊,不留死角。
從2010年1月至今,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部署茶山整治工作,已連續五年不斷地開展對違規開墾茶山行為的整治和打擊。特別是2012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違規開墾茶山綜合整治的通知》、《關于做好2014年違規開墾茶山綜合整治工作的通知》、《中共武夷山市委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武夷山市違規開墾茶山頂部裸露植被恢復專項整治方案〉的通知》、《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深化茶山整治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武夷山市人民政府關于規范挖掘機上山開墾林地行為的通告》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可操作性較強的獎懲措施和問責機制,有效推進了茶山整治的順利開展。
堵疏結合見成效
“茶山整治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整治的力度只能加強,不能減弱;整治的要求只能更嚴,不能變松;整治的成果只能擴大,不能倒退。”武夷山市委書記馬必鋼強調,我們要通過上下聯動、齊抓共管,持續保持打擊違規違法開墾茶山行為的高壓態勢。要綠化造林,改造提升。抓緊當前有利時機,在已經拔除違規種植茶苗的山場,組織開展植樹造林、恢復植被;按照“頭戴帽、腳穿鞋、腰綁帶”的生態模式,加快推進生態茶園建設;嚴格控制林木采伐,引導使用清潔能源。
在整治過程中,對違規開墾茶山的業主和企業,全部列入茶產業“黑名單”,不予辦理林權證,不予受理QS認證,不予使用大紅袍馳名商標。同時,有堵有疏。除對禁止開墾區和限制開墾區的違規茶山堅決拔除茶苗補種闊葉樹外,對適度開墾區的違規茶山,允許業主進行生態茶園改造,改造合格后,補辦有關報批手續。除此之外在經費上,對茶山整治驗收合格的鄉鎮,給予100元/畝的工作經費獎勵。
2011年2月,武夷山市成立世遺行政執法大隊,其主要職責之一就是打擊違規開墾茶山。成立以來,世遺執法大隊共制止違規開墾茶山68起,拔除九曲溪上游生態公益林中違規開墾茶山1653畝。
2014年,武夷山市違規開墾茶山專項整治行動共拔除茶苗6077畝,清理禿頂山林地366畝,種植62畝。武夷山市林業局副局長林星表示,在開墾成本較低而轉手賣出價格翻番的現實背景下,想要杜絕違規開墾茶山行為發生比較困難,但整治和打擊仍然要持之以恒。
武夷山市政府副市長、茶山整治領導小組副組長江書華說:“傳統茶產業要做大做強,重點在于提質增效。提質,就是要保持良好種植生態的基礎上,進行質量監管和品牌管理,最終使茶葉品質提高、品牌提升;增效,不在于茶葉面積多大,而在于茶葉附加值和衍生產品的開發。”
本報記者 李 茜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