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在2015中國(貴州·遵義)國際茶文化暨茶產業博覽會的子活動“標準與中國茶葉未來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所科技處處長林智、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劉仲華、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劉新等茶界“大咖”,圍繞茶產業面臨的挑戰、茶葉深加工標準化等方面進行交流,助推貴州茶產業向真正意義上的標準化邁進一步。
“中國的茶產業標準主要來自于國家、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四個方面,再加上民間各種形式的標準制定,茶產業真正意義上是不缺乏標準的,缺的是一個讓茶葉到茶杯、到產品的標準化體系”,在談及茶葉加工標準化存在的問題時劉仲華表示,貴州茶的標準化發展必然是在實施標準化基礎上的差異化與多元化,針對新一代茶產業的消費者,不能僅停留在編故事、造文化上。為此,他還向在座的專家學者、省內各市州及茶葉生產企業代表提出茶生活方式的概念,并列舉了將茶葉深加工提取有效物質制成功能飲料等茶食品、沐浴露等生活用品以及茶多酚等藥品,成功使茶產業向其他行業滲透實現產業增值的案例。
對于茶產業標準化這個問題,陳宗懋、劉新以及省內幾大重要茶企代表都指出,不論是近10年、20年的數據分析還是近期北京與上海消保委出具的市場茶葉抽樣檢驗數據,都表明水溶性農藥的使用所造成的茶品殘留超標是影響消費者茶葉消費量及茶葉出口的重要因素,因此停用水溶性農藥施用并尋求替代品勢在必行。與此同時,由于國家與歐盟對茶葉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的規定在不斷變化,這一現象也值得茶企重視。
此外,論壇上受邀專家與茶企代表還就國內及貴州地區的茶產業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應對策略、茶企生產廠房與管理、茶企與電商平臺合作等方面進行交流,令在場的各市州代表與茶從業者都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