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人有三個基本錯誤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這句話放在普洱茶行業中同樣適用。
普洱茶企業按照規模大致可分為三種:大型、中型以及小型茶企。普洱茶市場很大,市場劃分也很細致。作為茶企必須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才能生存下去,也才有可能做大做強。
大型茶企代表:大益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這句話放在大益掌門人吳遠之身上最為合適。從2004年入主大益,他就將大益應該走一條什么樣的道路理解的非常清楚-----常規普洱茶標桿。哪怕在古樹茶最為盛行的2014年,大益也沒有動山頭茶的念頭。量小做不出利潤,量大砸了招牌,古樹茶是高端品牌的命根,確是大型茶企的雞肋。
中型茶企代表:潤元昌
潤元昌可以說是近3年普洱茶行業中的一個神話,潤元昌向整個普洱茶行業展示了何謂發展速度。記得在2012的時候潤元昌的經銷商不過數十家,截止到2014年底加盟潤元昌的經銷商已經超過300家,同時潤元昌的當家產品也成為很多茶友收藏的對象。這些成功都源自于潤元昌對古樹茶的理解。品牌2大口號:“古樹普洱、大美不言”;“做有態度的普洱茶”,加上潤元昌一些來自IT的班底,借助互聯網的傳播一舉將“潤元昌做大班章茶區精品”以及“春茶發酵的熟茶”的概念推廣到整個茶圈,伴隨著2013年古樹茶的興起,潤元昌已躋身古樹茶一線品牌之列。
小型茶企代表:智默堂
第一次接觸智默堂是在2014年廣州秋季茶博會期間。品質出眾、價格昂貴、產品稀少是這個品牌給我留下的印象。當時也沒怎么在意,畢竟茶博會大型茶企云集,一家從來沒聽說過的茶企很難去花費很多時間去了解。但是后來接觸的茶客越來越多,不少人尤其是不在乎價格的茶友對智默堂贊譽有加。通過后續了解,我發現智默堂的老板將普洱茶的圈子文化與需求定制結合的非常完美,大中型茶企是很難滿足極少數高標準的茶友的定制需求。這樣既有效規避了激烈的市場競爭,還保證自己在市場特定區域內的份額。
量體裁衣對于茶企而言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這么大的市場這么多的鈔票,哪有茶企不動心。知道自己最擅長什么,去做自己最強的領域才是生存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