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與東盟各國茶文化交流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優良的歷史傳統,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上就已有貴州茶的身影。”貴州省兩會上,貴州政協委員、民盟貴州省委專職副主委黃先明告訴中新網記者,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機遇下,貴州可以茶為重要載體,加強與東盟的茶文化交流合作,構建“茶文化圈”,助貴州茶“走出去”。
中國和東盟既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也是互為關聯的戰略合作伙伴,既有歷史文化上的姻緣,也有空間地理上的優勢。兩地之間有著長期緊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間的互動與聯系。茶文化正是雙方源遠流長的文化交流內容之一。
貴州已是中國知名的產茶大省。貴州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貴州省茶園面積696萬畝,連續三年居中國第一。2016年貴州茶葉產量、銷量均實現20%以上的增長,茶產量28.4萬噸,綜合產值實現502.2億元人民幣。
“貴州茶要‘走出去’,東盟是最佳選擇,”黃先明認為,東盟國家因有較為優惠的農業政策,豐富的土地和農產品資源,已成為中國茶產業新一輪投資和貿易的重點區域。
“同時,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中國—東盟關于茶文化的交流與合作迎來了廣闊的發展前景,”黃先明建議,加強貴州與東盟茶文化的交流合作,構建“茶文化圈”正當時。
貴州省人大代表、黔西南州長楊永英對黃先明的建議表示贊同。楊永英對中新網記者說,世界唯一的古茶籽化石發現地就在黔西南州晴隆縣,黔西南已把茶葉作為山地高效農業的重點產業來發展,構建貴州與東盟“茶文化圈”,以茶為媒,不僅可以加深雙方多方面交流合作,還對貴州對外開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提及如何構建“茶文化圈”。以黃先明為代表的民盟貴州省委黨派提案建議,將中國(貴州·遵義)國際茶文化暨茶產業博覽會上升為中國—東盟交流的國家級平臺;通過了解東盟及全世界的茶文化,創新中國茶道的程式和內容,挖掘貴州茶歷史,以中國茶和茶文化的故事加強雙方茶文化的融合。
楊永英則建議,貴州茶葉要向個性化、專業化和精細化深加工等方向轉變,提高茶葉品質,塑造茶葉品牌,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平臺大力發展茶葉電子商務,加快提升貴州茶在東盟市場的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