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6日上午,在自家新建的紅磚小樓里,村民楊青梅端上了她自種自制的綠茶。”楊青梅說出了許多村民的心聲。
老茶業發“新芽”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唐群峰
“你嘗嘗,這是剛發芽的今年第一道茶。”1月26日上午,在自家新建的紅磚小樓里,村民楊青梅端上了她自種自制的綠茶。碧綠的茶水在杯中蕩漾,升起一股茶香。
這里是興業縣山心鎮蓬塘村,茶產業頗有名氣。村支書梁文光介紹,全村種植茶葉面積超過1000畝,種植茶葉歷史超過50年。
盡管茶葉品質優良,但因只是出售茶青,產業附加值低,村民的種茶收入一直不高。去年6月,當地政府邀請玉林市茶葉學校的專業制茶老師到村里開堂講課,傳授紅茶、綠茶、白茶的加工工藝。從此,蓬塘村這個多年的茶產業開始長出“新芽”,煥發出全新的光彩。
茶藝班開課后,村民們紛紛前來報名學習,從茶文化到制茶工藝,3個月就培訓一批。目前共有約70名村民參加培訓并通過考試。
制茶工藝的提高,改變了本村茶產業的面貌。“以前都是外地廠商來收購茶青,價格低廉。而今年制出的成品茶最貴賣到了六七百元一公斤,全村成品茶銷售額不到半年就突破了百萬元。”梁文光說。
不少村民還學會了利用互聯網銷售,銷路慢慢打開。楊青梅去年9月完成制茶學習課程之后,3個多月時間里在朋友圈銷售茶葉就獲得收入7000余元。見行情不錯,她還自制了傳統米餅,搭配茶葉銷售。
“以前只會低頭種茶,收入不高。學會制茶后,利潤成倍提高,這讓我們對發展茶葉產業充滿了信心。”楊青梅說出了許多村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