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明]杭州:“老茶”生二春 飄香海內外
夏茶和秋茶是不太有人喝的茶葉,所以杭州的茶農一般都是將其直接剪落,以使來年的春茶長得更好。而這些掉落在茶園里的茶樹枝葉,就任其腐爛發酵,這無疑影響著空氣質量。
杭州茗寶食品有限公司,卻把這些原本在茶園腐爛的夏秋茶,加工制成了茶粉,出口到日本和歐美、東南亞一些國家、地區。這樣既為茶農增加了收入,也實現了杭州茶葉“下腳料”的再利用,為杭州茶葉延長產業鏈作出了積極貢獻。
每年利用杭州地區夏秋茶逾千噸
茶葉粉制作是個新興產業,它不是簡單地將茶葉磨成粉,而是先將茶葉用水泡開,再對茶水進行過濾,將溶解于茶水中的茶多酚、咖啡堿、植物蛋白、氨基酸和茶多糖等營養成分物質通過干燥工藝處理,以固體形態保留下來。而不能溶解于水的如鉛等重金屬以及農藥殘留,則被過濾掉。
杭州茗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揚說,茶葉粉的制作工藝決定了其原料不需要用高檔綠茶,反而是夏秋茶這類“老茶”更合適,因為其中含有茶多酚等成分更多。因此,他們每年要從杭州地區的茶農那里收購1000多噸夏秋茶,而這些夏秋茶原本都是茶農任其腐爛在茶園里的。此外,茶農在春茶炒制時產生大量的碎茶和茶葉末等,原先都是傾倒掉的。茗寶公司對這些碎茶也回收,有效實現了杭州茶葉“下腳料”的再次利用。
每年花10多萬元清理的茶渣變成幾十萬元收入
茶粉生產過程中,茶葉用水泡開后,留下茶水作為生產原料,而泡過的茶葉則成了廢渣。葉揚說,公司每年要收購兩三千噸茶葉做原料,生產過程中,茶葉泡開后帶水膨脹的茶渣每天都有數十噸。原先公司只能請環衛工人來當作垃圾運走,為此每年要花10多萬元的垃圾清理費,并且這些茶渣在焚燒處理時還會產生污染空氣的廢氣。后來公司注重收集茶渣再利用的各類信息,先從茶葉枕芯制造商那里尋找到突破口。開始時是將茶渣白送給他們,只要他們來清運就行。現在茶渣則已成了香餑餑,每年能賣出幾十萬元的價錢。去年甚至有好幾個商家來招標買茶渣。據介紹,茶渣可以加工成喂養豬、雞、鴨等動物的飼料。由于茶葉有纖維素,可以制作蚊香,還可以制作纖維板等。葉揚表示,他們的公司還跟浙大和浙江科技學院聯合攻關,研發從茶渣中提取植物蛋白的技術,以進一步延伸杭州茶葉產業鏈。
節能減排循環利用能源 辦公也低碳
原料是茶葉水,產品則是干燥的茶粉,生產過程中要通過熱量,將97%的茶葉水蒸發掉,留下3%的固體物——茶粉。因此,茗寶公司生產過程中的能耗比較大。
葉揚說,正是因為能耗大,所以公司十分重視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茶葉水蒸發環節會產生大量的蒸餾水,原先都是直接排放掉。后來改造了設備,對蒸餾水進行回收利用,每天可節省用水100多噸。還有工業冷卻水,原先也是排放掉的,現在建了一個冷卻塔,先將其送入冷卻塔進行冷卻,然后重新利用。煤、電、水是該公司產生的主要能耗。原先生產一噸茶粉,耗煤約8000元。現在煤價上漲了,耗煤反而只要6000元左右。葉揚解釋說,為了環保,公司專門購買了節能鍋爐,并且有脫硫裝置。不僅耗煤量減少,而且廢氣排放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在生產廠區,記者看到該公司經過處理的污水變得十分清澈。葉揚自豪地說,余杭環保部門對企業的污水處理要求是達到三級,而他們公司已經達到了一級標準,即可以直接排放到河里的標準。
在杭州茗寶公司,不論生產一線的員工還是行政辦公人員,都有很強的節能意識。行政人員辦公幾乎都不開電燈,更不開空調。員工說即使是夏天也基本上不開空調,大家都養成習慣了。
茗寶雖然是典型 但仍有潛力可挖
杭州市政協委員、市環保局的黃炳元早幾年就一直關注著我市茶葉深加工的課題。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結合我市打造“茶為國飲,杭為茶都”主題,他曾寫過一個《茶葉深加工生態園區—— 關于我市茶葉深加工產業的調研和對策探討》,以循環經濟的思路設計我市茶葉深加工生態園區的“理論構想”和“循環路徑”,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給予充分肯定,要求有關部門進一步赴現場調研,提出解決意見。在調研報告中,他就是以杭州茗寶食品有限公司為例子的。在市相關部門的重視下,該公司突破了發展的瓶頸,形成了擁有高度自動化的密封生產車間、擁有色譜分析儀等完整檢測設備的檢驗室,以及正在建立中的研究所的現代化企業。
黃炳元說,雖然杭州茗寶公司在茶葉深加工產業方面做得比較好,但該公司在延伸產業鏈和循環利用上還有潛力可以挖掘,如可以向民用終端產品發展。茶葉深加工中產生的廢水是含堿性的,將這種堿性污水簡單過濾后,作為水膜除塵噴淋用水,能與酸性的二氧化硫發生中和反應,這樣,既減少了污水量,又節省了去除二氧化硫的藥劑費用等等。總之,杭州茶葉深加工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