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明]泉州茶企借鑒鞋服行業模式 500萬元請個
近年來,泉州茶業在品牌建設方面屢現突破性舉措。
記者了解到,該茶企在正式簽約身價高達500萬元的品牌“管家”后,已經著手在公司戰略、市場細分、產品結構整合和宣傳廣告策劃等方面展開新一輪的調整和完善。而該品牌“管家”的部署,先期以市場調研為主,力求從數據上分析不同地區不同消費人群的不同需求,然后整合出能讓消費者產生“烙印”的品牌形象,最后有計劃地推出一系列行銷方案。
在合作中,該茶企渴望行銷高手的策劃能賦予其騰飛的雙翼,使其在品牌形象、銷售模式、廣告宣傳、產業結構等全方位做好品牌的最佳整合與精確定位,掙脫區域品牌的桎梏,突破發展瓶頸,實現質的飛躍。該茶企負責人認為,中國的茶葉不缺生產的高手,缺的是行銷高手,他期待此次的合作能成為茶行業的有益嘗試。
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但作為茶葉大國,茶行業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產量第一,產值卻只位列第四,世界認知度不高;行業集中度低;同質化明顯;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風靡全球的茶業品牌……擁有數千萬從業人口的中國茶行業該如何發展,是業界一直以來關注的焦點話題。對此,業內人士一致認為,中國茶行業要壯大,打造品牌是必由之路。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茶企發展必經三個階段——原料、產品和品牌。在第一個階段,大多數地方茶企已成功轉型并完成了原料資源上的集中控制和規模生產。在第二個階段,企業普遍采取建立根據地式的銷售模型,開始對產品有系統地規劃和設計更新包裝。而第三個階段是茶企完成根據地銷售之后,規劃全國銷售戰略和定位目標消費群,只有極少數企業能夠有意識、有能力進入商業品牌運作。
在中國茶企中,鐵觀音茶企的品牌運作意識相對來說是覺醒得比較早的,在此過程中,鐵觀音茶企也一直注重借助外力來推動自身的品牌整合。比如,在2006年以安溪茶廠為基礎組建集團后,安溪鐵觀音集團就多方面籌備,力圖在鐵觀音市場上強勢爆發,其中就包括與上海專業的營銷公司合作,并請來專業的CI設計公司負責終端形象設計。另外,華祥苑在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也多次借力專業的營銷機構,其中包括一家來自北京的知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