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如琥珀之紅茶
紅茶,與其他茶類一樣,起源于中國.在1650年前后,是在綠茶、黑茶,白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早的紅茶生產是從福建崇安星村(現武夷山)小種紅茶開始的,后來逐漸演變產生了功夫紅茶。產地也由福建傳入安徽,江西,浙江,湖南,廣西,廣東,海南四川等地。目前,我國將通過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四道工序加工而成的茶葉,統稱為紅茶。紅茶是我國主要出口茶類。
萎凋:是將鮮葉攤開時期散失水分,激活體內的酶活性。目前一般采用日光萎凋,加溫萎凋或自然萎凋等方法。
揉捻:是為了破壞葉細胞,使多酚類與多酚氧化酶充分接觸。
發酵:是創造條件促進多酚類的酶促氧化,使茶葉由綠轉紅,以形成完全不同于綠茶風格的紅茶干燥:就是蒸發水分,固定已形成的品質。
紅茶的本質特征為:干茶色澤烏黑或棕褐油潤,毫呈金黃色,香氣高甜鮮純,湯色紅艷鮮亮,滋味醇厚甘和,葉底均勻紅亮。
茶人通常根據紅茶的加工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
工夫紅茶,小種紅茶和紅碎茶三種。
1. 功夫紅茶:
因做工精致而得名。由于是在條形紅毛茶基礎上,經過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因此又稱為“條紅”。產區分為12個省區。并按產地予以命名。分為云南的滇紅,安徽的祁紅,湖北的宜紅(含石門功夫),江西的寧紅,四川的川紅(含黔紅功夫),浙江的越紅,江蘇的蘇紅,湖南湖紅,廣東的(海南)的粵紅,福建的閩紅(含坦洋功夫,白琳功夫,政和功夫)以及臺灣的日月紅茶。
我國的功夫紅茶,根據品質分為1-7級,按號碼功夫茶(稱中國功夫),及原籍功夫茶(以地名命名,如祁門功夫,滇紅功夫)出口,暢銷法國,英國,德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2. 小種紅茶:
始創于17世紀中葉,是我國特有的紅茶品種,產于福建省。有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之分。正山小種產于崇安縣武夷山去的星村鄉桐木關一帶,也稱“星村小種”或“桐木關小種”。正山小種也有表明其真正高山地區所產制的意思,以區別武夷山區以外所產的小種。外山小種是政和,坦洋,北嶺,古田,沙縣等地所產的仿照正山品質的小種紅茶,質地相對較差,也稱“人工小種”。
正山小種一年只采春夏兩季,加工工藝獨特:分為萎凋,揉捻,發酵,殺青(炒紅鍋),復揉,熏焙等工序。由于小種紅茶產地桐木關地處武夷山北段,地勢高俊,春夏之間,終日云霧繚繞,溫度低,濕度大,茶葉萎凋多采用松木加溫,干燥也用松木熏煙,蒸發水分。因此在干燥的同時,茶葉也吸收了大量煙香。正山小種紅茶的松煙香,桂圓湯,蜜棗味的特殊風格,深受歐洲人的青睞.
3 . 紅碎茶:
又名"分級紅茶”,始創于1876年,是當今世界茶葉市場的主流產品。是通過揉切工序,將茶條切成短小而細的顆粒狀碎茶。由于葉片被切碎,使得也細胞遭到嚴重破壞,葉汁外溢,葉內的所含的物質與空氣充分接觸,氧化作用加劇,由此便形成了紅碎茶香氣馥郁,口感更濃郁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