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源于中國,中國從古至今都有喝茶的習慣,距今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在唐-陸羽《茶經》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中國也是最懂得飲茶真趣,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等歷來是我國各民族的飲茶之道;以茶待客是中國人的一種習慣,客人進門,主人立即送上一杯香氣撲鼻的茶水,邊喝茶邊談話,氣氛輕松愉快。
飲茶的風氣在中國盛行,且歷史悠久。據說,在公元280年之前,中國南方有一個小國叫吳國,國王在宴請大臣時,喜愛用酒把大臣們灌醉。其中有一個叫韋昭的大臣酒量很小,國王就讓他以茶代酒,從這以后,文人便開始以茶接待賓客。到了唐代,飲茶已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唐朝的富貴人家還專門設有煎茶、品茶、讀書的房間,稱為茶室,公元780年,唐朝茶葉專家陸羽總結了種茶、制茶、飲茶的經驗,寫出了中國第一部茶書--《茶經》。在宋朝,皇帝宋徽宗用茶宴招待大臣,親自下手煎茶;清朝皇宮內不僅宴會用茶,而且還用茶款等外國使節,因此,這種飲茶風氣流傳至今。
在中國,茶已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人們把煎茶、品茶作為一種藝術。從古至今,中國各地都設有不同形式的茶樓、茶館等,人們在那里,喝茶、吃點心、欣賞文藝演出,生活過的是有滋有味,怡然自得。而在中國南方,不但有茶樓茶館,還有一種茶棚,這種茶棚大多設在風景優美的地方,游人一邊喝茶一邊觀景,享受著自然氣息。
各地嗜好不同,喜好喝茶的品種也不一樣。北京人愛喝花茶,上海人則喜好綠茶,福建人卻愛喝紅茶等。有些地方,喝茶時還喜歡往茶里放些佐料,如南方的湖南一些地方常用姜鹽茶待客,不僅有茶葉,而且有鹽、姜、炒黃豆和芝麻,喝茶時邊搖邊喝,最后把黃豆、芝麻、姜和茶葉一起倒入口中,慢慢地嚼出香味,所以不少地方又稱“喝茶”為“吃茶”。
在中國各地,喝茶的禮節也不一樣,在北京,主人端上茶來,客人應立即站起來,雙手接過茶杯,說聲“謝謝”。而在南方的廣東、廣西,主人端上茶后,要用右手指彎曲后輕輕地敲三下桌面,以示謝意,同時,在另一些地區,客人想繼續喝茶,茶杯中應留些茶水,主人見了會繼續加茶水,如果將茶水全部倒完,主人認為你不再喝了,也就不給你加茶水了。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自古以來,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必不可缺。因而,我國的飲茶習俗歷史悠久,而后,以茶待客、以茶交友一直流傳至今,成為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