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餅和泡餅區別】
兩者的區別主要是加工方式不同,壓制過程的不同,造成茶葉松緊度不同。一般常見為鐵餅是顆粒底,泡餅是窩底。一些茶品壓制為鐵餅后能更好的保存茶的香味,也更受茶人的親睞,而如何沖泡鐵餅,讓茶充分散發出香味,這里是有些小技巧的。
鐵餅的沖泡,與常規普洱茶沖泡技巧既有共通亦有區別。下面我們先介紹一下普洱茶沖泡里面的“悶”和“透”。
透指的是出湯后適當開蓋(壺蓋等),快速降溫,防止高溫水蒸氣傷害茶品。
悶是指出湯后加蓋(壺蓋等)又或是注水后在壺外繞圈注水,通過保持相對高的溫度,發掘茶品隱藏的內質。
把握悶透技法,視普洱茶嫩度、新老狀況而定。一般來說,新茶、嫩茶以“透”為主,多透少悶,老茶以“悶”為主,多悶少透。幼嫩的茶葉容易悶熟,過悶,會使香氣不易顯露,水味重。故沖泡時應以透為主,多透少悶。
粗老料的茶葉,質地厚實硬脆,“粗老味”重,以高溫和悶透結合的方法,能獲得甘而醇的品質風格。高溫悶泡逼出粗老氣,“透”則釋放粗老味,勿使其留存在茶葉之中,使茶葉滋味甘甜醇和不滯鈍。同時年份久遠的老茶,經過長時間的陳化,其內含物質會愈加濃縮,對水溫和熱量要求較高,通過悶可以使茶品內含物質充分揮發,茶湯口感更加豐富醇厚。
鐵餅的沖泡,除了把握常規悶透技法(即普洱茶嫩度、新老狀況外),撬茶與醒茶也相當關鍵,撬碎后沖出的茶湯歲末多,口感粗糙,滋味不夠協調,但是整塊扔進去沖泡又很難泡開。
雙陳普洱建議鐵餅撬茶的大小和厚度接近一元硬幣即可,醒茶時注水后悶泡30秒左右后出湯,出湯后觀察壺內茶葉舒展情況決定是否需要緩茶再進行沖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