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研究茶文化,深得飲茶真趣。他說:“喝茶本身是一門藝術。本來中國人是喝茶的祖先,可現在在喝茶藝術方面,日本人卻走在我們前面了。”
我既已戒了煙酒而半死不活,因思莫若多加幾種,爽性快快的死了倒也干脆。
談再戒什么呢?
戒葷嗎?根本用不著戒,與魚不見面者已整整二年,而豬羊肉近來也頗疏遠。還敢說戒?平價之米,偶爾有點油肉相佐,使我絕對相信肉食者“不鄙”!若只此而戒除之,則腹中全是平價米,而人也快變為平價人,可謂“鄙”矣!不能戒葷!
必不得已,只好戒茶。
我是地道中國人,咖啡、蔻蔻、汽水、啤酒,皆非所喜,而獨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萬物靜觀皆自得。煙酒雖然也是我的好友,但它們都是男性的——粗莽、熱烈,有思想,可也有火氣——未若茶之溫柔,雅潔,輕輕的刺戟(激),淡淡的相依; 是女性的。
我不知道戒了茶還怎樣活著,和干嗎活著。但是,不管我愿意不愿意,近來茶價的增高已教我常常起一身小雞皮疙瘩!
茶本應該是香的,可是現在卅元一兩的香片不但不香,而且有一股子咸味!為什么不把咸蛋的皮泡泡來喝,而單去買咸茶呢?六十元一兩的可以不出咸味,可也不怎么出香味,六十元一兩啊!誰知道明天不就又長一倍呢!
恐怕呀,茶也得戒!我想,在戒了茶以后,我大概就有資格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要去就抓早兒,別把罪受夠了再去!想想看,茶也須戒!
——老舍
老舍研究茶文化,深得飲茶真趣。他說:“喝茶本身是一門藝術。本來中國人是喝茶的祖先,可現在在喝茶藝術方面,日本人卻走在我們前面了。”
老舍有個習慣,就是邊飲茶邊寫作。老舍茶癮大,稱得上茶中君子,還愛喝濃茶。一日三換,早中晚各執一壺。他喜好茶中上品,各地名茶,不論綠茶、紅茶或其他茶類都愛品嘗,兼容并蓄。他曾寫過一首七律贈給吳文藻和冰心:“中年喜到故人家,揮汗頻頻索好茶。且共兒童爭餅餌,暫忘兵火貴桑麻。酒多即醉臨窗臥,詩短偏邀逐句夸。欲去還留傷小別,階前指點月鉤斜。”
他創作于1958年的話劇代表作《茶館》,通過對舊北京裕泰茶館的興衰際遇,反映從戊戌變法到抗戰勝利后50多年社會變遷,生動地展示了新舊社會交替的北京風貌,并深刻揭示了其歷史趨勢,成為茶文學的名作。
來源: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