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筑牢福鼎白茶產品質量關,福鼎市結合創建全國茶葉有機肥代替化肥項目實施試點縣,在福建省率先市場化推進茶樹病蟲害統防統治,落實茶園不使用化學農藥全覆蓋,量身定制綠色防控技術,打造和實現茶園生態平衡系統,促進有機茶認證企業和認證面積走在福建省前列。
2021年7月,福鼎市3000畝高標準生態茶園建設試點工作落在了點頭鎮觀洋村、江美村。多年來,依靠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江美村因茶而興,村民因茶而富。2020年,全村共有茶園2000余畝,茶產業產值近300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轉型,意味著壓力。由于該村茶農戶數多、習慣傳統種植方式、臨近茶青收購點多,建設難度更大。
福鼎市點頭鎮江美村黨支部書記繆起筍:“剛開始,我們這邊群眾都是以往的方式,去管理茶園,打化學農藥,基本沒怎么管控,后期我們引進以蟲治蟲,以螨治螨達到茶園生態鏈的平衡,剛開始群眾也是不能理解,他不認可這個,不知道能否解決蟲的問題。”
福鼎市點頭鎮江美村村民繆佑鎬:“剛開始蟲放下去的時候,我們村民對這個不支持,沒有打化學農藥,沒有施肥,對我們采摘有影響,剛開始都被蟲吃掉了,收入減少了。”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方面,福鼎市成立高標準生態茶園建設工作指導組,邀請全國性權威專家福建農科院研究員張艷璇、中國茶葉研究所研究員肖強作為技術總指導,帶領生態茶園防控團隊到點開展生物農藥配方防治及“以蟲治蟲”生物防治試點。
福鼎市點頭鎮江美村黨支部書記繆起筍:“后期剛好有一波大面積蟲害的爆發,跟往年不一樣的,因為這波蟲往年是不會爆發的,群眾就反應更激烈,這個蟲出來,對群眾茶園損害非常大,基本上都是嫩芽,幾天就被吃掉了,我們這個時候面對群眾壓力非常大。”
福鼎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三級主任科員陳光敏:“我們及時組織了福鼎市綠色防控專家,到江美村點對點指導和配合實驗,通過多輪的比較和對比,采取多種的配藥方式,最終有效地解決了病蟲害的爆發,使我們的茶園管控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另一方面,村里大力宣傳“茶葉無農殘、品牌天下傳”“高產不如質優,質優方可高價”等思想宣傳工作,同時,為了解決茶葉減產、品相不佳的問題,村內茶企合作成立信達聯合體,通過“龍頭企業+企業聯合體+聯農帶農基地”等模式,優質優價收購茶青,全面吹響建設號角。截至目前,該聯合體共收購茶青40多萬斤,加工成品茶10萬斤。
福鼎市信達聯合體負責人魏開勉:“專門收購生態示范園的茶青,我們以有蟲眼反面價格比點頭茶青交易市場價格更高,大概高百分之三十左右,每天持續收購,茶農來的話,我們可以隨機抽檢,拿到速測儀去檢測,如果要是農殘超標,我們絕對不要這種鮮葉。”
福鼎市點頭鎮江美村村民繆佑鎬:“茶青拿到信達公司這邊賣,價格又高,村民又方便。”
在茶園管控過程中,江美村還對全村茶園全方位設置了高清可視監控,實時觀測茶園情況;加強茶園巡山監查力度,對明顯不規范用藥茶園采取臺刈、挖除等措施;收購點配置茶葉農殘測儀,對可疑性茶青進行不定時檢測;聯合體定期抽樣成品茶送往權威機構檢測,多措并舉構筑起茶葉質量安全體系。
福鼎市點頭鎮江美村黨支部書記繆起筍:“到后面,我們慢慢地把這個茶園的管控到位了,產量也持續回升了,包括茶葉品質逐步上來了,產量也不會降得太低,品質也很好,價格又提高,這塊確實給群眾帶了直接的效益,由原來的受損,到現在的受益,這個巨大的轉變,讓群眾更認可我們的生態茶園。”
福鼎市信達聯合體負責人魏開勉:“農殘我們絕對有信心從低農殘做到零農殘,我們原有簽定的合約,不使用化學農藥,我們信達公司才收這個茶青,原有最早從20多戶開始簽,現在238戶,1400畝茶園,現在我們已經再增加400畝,另外的400畝是茶農自愿加入。”
精耕細作,高標準生態茶園產量穩定,品質更佳,茶青價格也有所提升,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兼得,也給茶農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福鼎市點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卓光毅:“一個是推廣全鎮的生態智慧茶園建設,在我們全鎮5萬畝茶園實現監控的全覆蓋,來指導監督我們茶農開展統防統治工作,第二、加強對農資系統的監管,我們前段時間也成立了我們福鼎首家白茶診所,指導全鎮化學農藥全部下架,推廣生物農藥。”
福鼎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三級主任科員陳光敏:“以點頭鎮觀洋村、江美村這兩個村向周邊的鄉鎮去推廣,截止目前為止,2021年已經完成全市15000畝的高標準示范茶園建設,我們力爭在2022年底前完成高標準茶園的全市覆蓋。”
來源:福鼎白茶
如有侵權 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