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名優茶生產品類很多,每個茶產區都有一種或幾種名優茶生產;全國不下幾百種,其中以綠茶的名優類品質最多,約占名優茶的80%。名優黑茶卻很少被提及,隨著人們對安化黑茶認識度越來越高,品質得到大家的認可,我們查閱一系列資料,也來聊聊名優黑茶——安化黑茶。
名優黑茶的定義:被社會公認的,有獨特美觀外形和優異內質的茶葉,有一定知名度的優質黑茶。
一、為什么說安化黑茶是名優茶?
1、安化黑茶的原料生長在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中,這一點是必備條件。
2、安化黑茶產品形式多樣——千兩,天尖,茯磚,黑磚,花磚,他們外形獨特美觀,內質更是色香味優異。
3、安化黑茶原料茶樹品種優良——安化境內多種植云臺大葉、櫧葉齊、安化群體品種等適制黑茶的茶樹品種,結合安化良好的天然環境,為安化黑茶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基礎。
4、符合食品衛生標準。
5、安化黑茶成品茶形式多樣,天尖、千兩、茯磚等,都是由復雜而又精細的工藝制作而成,這是安化黑茶成為名優茶的決定條件。
二、歷代的名優茶
1、唐代:50多種,主蒸青團茶為主,少量散茶
2、宋代:90多種,蒸青團餅茶為主,龍鳳餅等
3、元代:40多種,團餅茶,散茶
4、明代:50多種,主散茶,少團茶
5、清代:40多種,六大茶類。
歷史上,安化黑茶是安化的知名特產,因其品質優良被作為貢品進獻朝廷。天尖、貢尖以“天”“貢”命名,反映的正是其作為地方特產向天子入貢的性質,這種命名在名優茶中也是極為罕見的。據報道,前幾年在故宮發現的遺存茶葉貢品中,跟在一起的,就有安化黑茶。
從歷史考證節點來看,安化黑茶品質上佳,深受茶商番僧的追捧,違禁私自販售者數不勝數;在清朝時期,已經將品質優良的安化黑茶作為入貢產品,已具有名優茶的特性,可將安化黑茶納入清代名優茶。
三、名優茶的分類
名優茶的分類方法也有多種,按照時間脈絡,采用歷史沿革的分類方法,安化黑茶可劃分至歷史名茶范圍。歷史沿革名優茶包括三類:歷史名茶(西湖龍井、碧螺春),恢復歷史名茶(蒙頂甘露),創新名茶(南京雨花茶)。
安化黑茶出現的具體時間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安化黑茶生產始于十六世紀初。《明史·食貨志·茶法》記載: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陳講奏疏有“以商茶低偽,悉征黑茶”字樣。這是已知的“黑茶”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這里講的黑茶專指安化黑茶,難于滿足官茶和商茶需求,同時也不及湖南安化民間實踐中形成的在初制中進行鍋炒、漚堆、火焙等工藝產制的黑茶。于是,商人越境至湖南采購。由于湖茶量多、質好、價廉,吻合朝廷“以茶易馬”之愿,在十六世紀末期以來,西北邊茶逐步被湖南黑茶所主導。安化黑茶的品質廣受認可,從歷史發展來看,安化黑茶可以劃分到歷史沿革的歷史名茶。原題《名優黑茶丨歷史名茶,安化黑茶的名優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