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茯茶出自于陜西咸陽涇陽,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茯磚茶壓制要經過原料處理、蒸氣漚堆、壓制定型、發花干燥、成品包裝等工序,其中茯磚特有“發花”工序。其壓制過程中要求磚體厚度松緊適中,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動。且茯磚磚模退出后,不直接送進烘房烘干,先包好商標紙,再送進烘房烘干。
陜西北鄰內蒙古,向西為西北腹地,因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茯茶特別適合高寒地帶及高脂飲食地區人群飲用的特點。數百年來,茯磚茶成為西北地區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少數民族群眾探親訪友、過年過節相互饋贈的首選禮品,被譽為“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數民族生命之茶”。
品質特征:茶體緊結,色澤黑褐油潤,金花茂盛,茶湯橙紅透亮,菌香四溢,滋味醇厚悠長。
歷史沿革:陜西省關中地區以其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形成了得天獨厚的茶葉集散地優勢,造就了秦商自古以茶為主、數百年間幾乎壟斷茶葉貿易的局面。
茯茶約在公元1368年(明朝初期)問世,采用陜西涇陽黑毛茶為原料,手工筑制,稱“涇陽磚”;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稱“伏茶”。因其藥效似土茯苓,就由“伏茶”美稱為“茯茶”或“福磚”。由于系用官引制造,清代前期須在蘭州府繳納三成至五成磚茶作為稅金,這批茶交給官府銷售,又叫“官茶”“府茶”。其余的磚茶由茶商按照政府指令在指定的銷區銷售,故稱為“附茶”。
在清道光年間,將安化黑毛茶中色黃葉粗的茶用篾簍踩成大包,包重90公斤,運往陜西涇陽壓制成磚。
近年來,隨著少數民族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質量好并具有傳統品牌的天未然茯磚茶需求旺盛,市場需求穩中有升。茯磚茶不僅暢銷國內,還大量出口到俄羅斯、蒙古、日本、韓國、中東、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功效:茯茶功效突出原因在于有一種金花菌(冠突散囊菌),即磚茶里面布滿星星點點密密麻麻黃色的“金花”。“金花”越茂盛,品質就越好,對消化、生理調節作用就越大。茯茶消滯去膩,降脂降血,平衡生理功效顯著。茯茶中有多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