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湄潭的立縣之本、興縣之道。憑借“湄潭翠芽”“遵義紅”等知名的茶葉品牌,湄潭縣做足茶文章,有力帶動了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從農民收入到人居環境,皆因茶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深地印在湄潭人民心中。
茶葉富百姓
這段時間,湄潭縣興隆鎮茶葉經紀人冉興文每天都忙碌在興隆村小茶海的3600畝歐標茶園里,承擔著采夏茶、鋤草、施肥等一條龍的管護服務。哪里的茶園有需要,冉興文和他的茶葉管護團隊就會隨時提供服務,靠著一條龍的服務,冉興文每年僅工資收入就有10多萬元。
20世紀30年代,“中央實驗茶場”和國立浙江大學先后遷至湄潭,使這里一度成為戰時中國的科教重鎮和茶葉研究推廣中心,不僅開創了湄潭大面積種植茶葉的先河,而且還是貴州乃至中國西部近代大面積創建新式茶園的起點。
通過多年的發展,湄潭目前已經擁有投產茶園60萬畝,茶葉總產量7.25萬噸,產值52.66億元,茶業綜合收入達到139.45億元,全縣共有8.8萬余戶、35.1萬余名茶農因茶增收致富。
目前,湄潭縣擁有茶葉生產、加工、銷售企業等共計725家,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51家,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國家級4家、省級22家、市級24家,小型加工廠、加工大戶達到674家。全縣年茶葉加工能力7.5萬噸以上,產品涉及綠茶、紅茶、抹茶、茶多酚等15類。建有茶青交易市場36個,建成農業部定點市場、商務部定點出口市場“中國茶城”,2019年交易額達20億元。
茶農走新路
長期以來,湄潭縣始終堅持以“優勢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敗在茶”的戰略思路,在茶產業發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為了持續保證茶葉質量安全,從2018年開始,湄潭縣開始著手打造歐標茶園,貴州耕田現代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負責湄潭縣歐標茶園建設。
據貴州耕田現代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廷民介紹,歐標茶園打造采取統一施肥、統一綠色防控、統一茶青收購等方式,不僅保證了湄潭茶葉的質量品質,還解決了茶農發展歐標茶園的后顧之憂。目前,湄潭已建設歐標茶園6萬余畝,到明年底,該縣60萬畝投產茶園將全部達到歐標茶園標準。屆時,茶農不僅可以將茶園入股合作社分紅,還能依靠越來越好的品質將茶葉賣出更好的價錢。
與此同時,湄潭縣通過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貴州大學、貴州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四川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合作,組建了專業的專家團隊,開展茶園病蟲害調查、茶園統防統治方案制定及實施指導、茶青檢測、茶園有機肥論證等系列工作。專家團隊出具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方案,用肥用藥從過去“茶農自選為主”到現在“公司按方案統配為主”,茶農按技術方案施肥,并按照歐標生產要求,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從而降低農藥使用量。湄潭茶葉也從“品牌為主”發展到“品質與品牌同步”為主,抽檢的茶葉樣品全部達到歐標茶標準。
茶業興一方
“走,到湄潭當農民去。”是湄潭農民幸福、安康的真實寫照。湄潭縣在大力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扭住茶產業發展這條主線,湄潭的茶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湄潭茶旅示范區實現了茶園變公園、茶區變景區、茶山變金山的巨大變化。
漫步湄江河邊,一條湄江河畔茶文化風情廊讓人體會到了茶海蒼茫、玉帶繞城的美景。同時,湄潭縣還打造了以蘭馨莊園、沁園春莊園為代表的一批精品茶莊園,形成了“茶海”“茶壺”“茶城”“茶村”“茶館”“茶山”“茶湯”等7張名片,七彩部落、田家溝、八角山等茶旅鄉村旅游點備受游客青睞。
近年來,湄潭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茶葉為中心實現“全面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茶農依靠茶葉增收致富。
如今,湄潭縣正不斷推動茶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通過茶文化與茶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湄潭“產業興、人氣旺、生態好、環境美”的美好愿景。
來源:遵義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