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可以說,茶文化已深深印在中國人的骨髓里。直到現在,只要茶具五件套一擺,逼格立馬就高大起來。
茶對中國人猶如咖啡對美國人一樣,有相似的文化基因。在美國,咖啡股被資本追捧,而A股3000多家上市公司卻沒有一個主營業務是茶。
不僅上不了A股,其他板塊的茶葉股也不好受。比如,已經在港股上市的龍潤茶近日被要求退市;新三板掛牌的八馬茶業、七彩云南等被集體終止掛牌。
中國人愛茶,但資本市場對茶卻避之不及。
近日,中國茶葉和瀾滄古茶同日披露IPO招股書,決定沖擊A股。這好像給市場增加了“茶葉第一股”產生的希望,但這種期望卻未必能夠實現。
2013年,即使在當地政府的極力資金支持下,安溪鐵觀音的IPO申請還是被證監會否決了。
就算茶企IPO成功,也不能保證長久。比如,深深寶A在1992年上市的時候有茶葉業務,算是僅有的茶葉概念股,現如今主營業務也變成了糧油貿易。
巨頭茶企應該具有什么品質?
目前,全球最大的茶品牌不在中國,而是英國的立頓。
英國的茶來源于中國。明代朝廷的軍隊打仗路過武夷山,炒茶的師傅由于好奇出門觀望,等回去的時候發現綠茶炒糊了,于是找閩南商人低價賣出去。閩南人發現英國人酷愛這種糊的味道,就把糊了的茶葉運到了英國。這就是紅茶。在當時的英國,中國茶也只有貴族才能喝到。
論口味,立頓的茶遠比不上中國的許多茶品種,能把品牌做到這么大,是因為它的現代化工藝以及對茶的創新。
眾所周知,茶葉的品質是由地域、氣候、海拔、土壤結構等決定的,同一地點的茶葉也有可能因為采摘的時間不同導致品質不一。立頓擁有來自全球各地的品茶專家和調茶師,在他們的精心拼配下,可以嚴格保證茶葉質量穩定。
另外,立頓在斯里蘭卡還有自己的種植園,茶園位于肯尼亞和坦桑尼亞高海拔、臨近赤道的地區,這里氣溫、日照、雨量可以保證生產高品質的茶葉。在園區里,還有11家工廠,來確保新鮮茶葉在采摘后的兩個小時內進行加工處理。同時,立頓在全球35個國家采購優質茶葉來保證原材料充足,其制作工藝完全采用現代化工業生產。
在保證茶葉品質的基礎上,立頓開始創新,制成小茶包方便使用,并根據不同人群對茶的偏好銷往全球,比如,歐洲伯爵抓住了歐洲喜愛佛手柑的淡雅悠香、享受宮廷奢華的特點而備受歐洲人喜愛;英式風情針對英國人喜歡烘焙的味道;日式煎茶更是映襯了日本對清晰寧靜的喜愛。
中國的茶怎么了?
遠比不上立頓的現代工藝,中國的茶還停留在農業時代,茶葉崛起面臨很大的困境。
一、中國的茶大多是小作坊,工業化不足。
自古以來,茶就像糧食一樣,是中國農業的一部分。中國有幾千萬的農民以種茶為生。茶葉采摘后送給附近的小作坊加工銷售出去,并沒有先進的工業化生產。
規模性茶企之所以少,部分因為風險太大。一般情況下,為保證足夠的茶葉供給,茶企會在種植茶時就和茶農簽訂合同購買茶葉,規模越大的企業購買的茶葉越多。但是茶葉的品質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一旦出現下游市場需求不足,又遇茶葉豐收,存貨就會增加。
和酒不同,茶葉對儲存環境要求很高,未經加工的茶葉存的越久,價值越低,腐爛的風險就越大。
另外,如果茶葉收成不好會影響茶企的上游供應鏈,這對企業也將是毀滅性的影響。
可能會有人說,學習立頓承包土地、科學管理不就行了?
沒有政府的支持,大規模的茶種植地承包很難實現。2010年,安溪縣政府為了鼓勵大規模茶企,明確表示,在安溪注冊的首家茶葉上市企業,給予1000萬元的獎勵。2011年11月,福建省政府提出,省級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于茶產業發展,爭取在“十二五”期間培育2家以上茶葉企業在國內上市,3家以上茶葉企業在境外上市。
如此大的利好政策下,安溪鐵觀音的自有基地的產量只有5%,外購數量約為95%,外購金額高達90%。
也就是說,安溪鐵觀音的供給主要受制于外部茶葉的供應,這也是安溪鐵觀音未能通過IPO審核的原因之一。
二、品牌化弱,地理標志影響企業的穩定性。
2019年,中國產茶的省有18個,再細分到以下的市、縣,可以想象茶的種類至少有幾十種。但是,國內除了少數幾個以品類為主導的品牌,基本沒有跨品類的強勢品牌。
小罐茶的出現就是想打破中國茶產業的這種局面,但是小罐茶真的做到了嗎?結果是,廣告受到質疑,品牌地位也未見突破。
中國人喝茶很講究,由于這種茶文化歷史悠久,不同的人對茶的偏好不同,有人喝茶只喝鐵觀音,有人喜歡大紅袍,有人更愛西湖龍井。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名稱可能受歡迎程度就比較高。
這就面臨一個問題,同樣是鐵觀音,到底哪個茶企生產的鐵觀音更好喝呢?
福建安溪是鐵觀音的重要產地,在安溪縣有上百家企業獲得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使用資格,市面上的安溪鐵觀音并不全是安溪鐵觀音這家企業生產的。這上百家企業中,只要有一家生產的安溪鐵觀音不合格,或者產生不好的影響,都會對安溪鐵觀音這家公司造成影響。所以,安溪鐵觀音如果上市,企業的不穩定因素就會很多。
這就類似于如果茅臺的酒品牌名稱不是茅臺,而是貴州酒,可能也不會有現在的萬億市值。
這就是品牌獨特的重要性。
三、創新不夠。
由于中國茶企大都規模不大,并沒有像立頓那樣有專門的研究人員和領域專家研發出更優良的茶,包裝上大多是盒裝、茶餅等,無論產品和包裝都只是“原汁原味”。
中國茶葉和瀾滄古茶有望踏入A股嗎?
瀾滄古茶的產品是普洱茶,普洱在合適的環境下,可以存放10年甚至100年,這樣看來,瀾滄古茶在存貨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除此之外,瀾滄古茶的生產基地位于云南省的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具有產茶的地理優勢,原材料庫存常年穩定在4000噸左右。
2017年-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50億元、2。99億元、3。80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729。08萬元、7559。45萬元、8116。71萬元。
報告期公司業績增長,與近年普洱茶行情高漲直接相關。
不過,雖然普洱整體價格不斷上漲,但是公司的毛利率卻在不斷下滑,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65。56%、64。03%、61。94%。
中國茶葉,是中糧旗下的綜合性茶葉企業,具有生產、制作、銷售全產鏈,在黑茶、烏龍茶、紅茶、白茶領域都占據相當的市場空間。
2017年-2019年中國茶葉的總銷量在不斷上漲,營業收入亦隨之上漲,凈利潤卻呈現下滑趨勢。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2。29億元、14。90億元、16。2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5億元、1。45億元、1。66億元,凈利率從14。24%降至10。20%。
由此看來,中國茶葉和瀾滄古茶規模都比較大,但是公司盈利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值得考量。
來源:財經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