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坑毛尖主產于浙江省淳安縣西部的鳩坑鄉,境內山巒疊翠,阡陌縱橫,山溪潺潺,茶園滿坡,田園風光十分迷人。
鳩坑鄉是鳩坑茶種的發源地,產茶、制茶歷史悠久、積淀深厚,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著名貢茶茶區,早在東漢時期即產茶,盛于唐、興于宋、鼎盛于清,距今近2000年的茶文化史。
是全省首個以有機茶為主題的特色小鎮,這里有茶園面積5610畝(鳩坑種茶園面積3000余畝),已建成省級示范園區1100畝,通過有機基地認證面積1400畝。
鳩坑種
鳩坑茶樹良種(鳩坑種)鳩坑種又名鳩坑大葉種。有性系。灌木型,中葉類,中生種,二倍體。
原產浙江省淳安縣鳩坑鄉塘聯村。主要分布在浙江淳安、開化和安徽歙縣等地。是全國茶樹良種審定委員會于1984年認定的國家級茶樹良種,編號為“華茶23號”(GSCT23),是浙江省茶樹種唯一有性系品種,也是全國推廣種植面積最廣的茶樹品種之一。
生態環境
鳩坑源位于淳安縣西部,地處浙皖交界的高山地帶,其地勢坡向東南延伸至縣中部的新安江水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7.0℃左右,春秋兩季,氣候溫和,陰雨天氣較多。
山區氣溫較丘陵地區低1℃左右。全年無霜期一般為263天。年降水量1430毫米。
山上土質細粘肥沃,云霧彌漫,茶樹多分布于地勢高峻的山地或山谷間緩坡地。
產地群山連綿,氣候溫和,土層肥沃。良好的高山環境決定了鳩坑茶的優異品質。
制作工序
加工流程包括鮮葉采摘與攤放、殺青、理條、揉捻、初烘、整形、復烘等工序。
殺青
殺青溫度以溫控儀設定260~320℃,出口處筒腔內氣溫90℃左右。利用高溫鈍化鮮葉中酶的活性,制止鮮葉中茶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獲得清湯綠葉應有的色、香、味。
理條
理條是促使茶葉條索緊結.也是形成鳩坑毛尖獨特外形的關鍵,也能彌補殺青不足,避免青氣、澀味的產生,同時繼續散發一部分水分,保證揉捻質量。
揉捻
揉捻是加工鳩坑毛尖茶成形中不可缺少的工序。在揉捻過程中要做到“看茶揉捻”,揉捻葉的質量:要圓條,不要扁條;要緊條,不要松條;要整條,不要斷碎條。
初烘
采用名茶烘干機對烘盤上的加工葉進行烘焙。烘至茶葉含水率20%~25%,手捏不粘,稍有刺手,松手后彈散,下烘攤涼回潮。
整形
選用電熱溫控整形機,整形溫控儀設定為100~150℃,投葉量每次1kg,時間10min左右。滾炒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影響成品茶應有的獨特外形的形成。以茶條緊結彎曲,白毫稍顯露,含水率掌握在15%左右。經整形后要充分攤涼回潮,使茶葉內的水分重新均勻分布,以便于復烘干燥均勻。
復烘
復烘是進一步蒸發水分。使茶葉達到足干,便于貯藏,另一方面進一步促進內含物質的熱化學變化,提高香氣。增進滋味。
品質特征
外形緊結,碩壯挺直,色澤嫩綠,白毫顯露。內質香氣清香芬芳帶有熟栗子香,滋味鮮濃持久,湯色黃綠明亮,葉底芽葉肥壯,清澈完整,嫩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