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廣西茶葉學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在南寧舉行,大會就2007年廣西茶葉產業發展和銷售信息進行研討,代表們認為,廣西茶葉產業已初具規模,茶葉企業也開始創立屬于自己的品牌,茶產品將向多樣化和優質化方向發展,而隨著茶文化氛圍的日漸濃厚,南寧市民茶產品消費也將更大地躍進。
廣西茶葉產業初具規模
廣西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孕育了豐富的茶葉資源,是紅茶、綠茶、青茶(即烏龍茶)生產最適宜地區之一,而茶葉也是廣西農業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各級政府紛紛出臺了加快茶葉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茶葉產業的發展。目前,茶葉產業已成為廣西部分縣、鄉(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如有“茉莉花茶之鄉”的橫縣,每年花農直接收入達3億多元;凌云縣是凌云白毫茶的原生地,該縣半數以上的群眾也依靠茶葉生產實現了脫貧致富,而茶葉已成為該縣初具規模的優勢產業。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南寧市茶葉銷售收入達1.6億元,比2000年以前增長15倍以上。
近年來,廣西茶葉產業的結構也逐步得到優化,部分綠茶產品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和歐盟有機食品認證,而茶葉產品加工有較好基礎,出產的桂林毛尖、桂平西山茶、覃塘毛尖、橫縣南山白毛茶、紅碎茶、六堡茶、茉莉花茶等傳統品牌在國內國際評比中多次獲獎。
茶企業初步創立品牌
記者了解到,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廣西的茶企業目前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如有“中國茉莉花之都”之稱的橫縣,目前是我國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共有花茶加工企業180多家,年加工能力超10萬噸,茉莉花產量、花茶產量均占全國70%以上,年產值10億多元。全國各地的成品茶紛紛聚集,橫縣也成為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茶葉集散地之一。
而昭平縣則打造“中國茶葉之鄉”,現已有茶園5萬畝,大小茶廠70多家,年產干茶3000多噸,產值1.5億元,已生產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銷售好、開發前景廣闊的茶葉精品,先后有10多個茶葉品牌在國內外優質茶葉評比中榮獲金獎。
凌云縣茶葉種植面積、人均產茶均居全區第一,凌云白毫茶為全國唯一能加工成各種茶類的“全能茶樹種”,凌云也是我國第一批20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基地縣之一,凌云白毫茶也于2005年8月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
南寧有600多家茶樓
在南寧,茶葉店或茶莊、茶樓遍布南寧的大街小巷。據不完全統計,南寧市平均每100人當中就有22~25人品茶,茶廠、茶樓、茶莊有1000多家,而柳州市有300多家、桂林市有200多家,整個廣西有4000多家。
據了解,南寧市早在1998年以前沒有一家茶藝館,批零茶葉店僅有10家左右,年銷售額不足500萬元。如今,茶樓、茶藝館已發展到600多家,年銷售額達2億元。在這一市場中,市民消費茶葉也漸漸進入理性消費階段,無公害、綠色、有機茶葉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
廣西茶葉品牌如何打造
廣西如何打造在全國打得響的茶葉品牌?對此,茶企業一方面希望進一步得到政策的扶持,積極引導加大資金投入;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品牌建設上得到政府扶持,如目前廣西僅有“茉莉花茶”在國內外有較高的知名度,有關部門最好盡快建立技術質量標準,創造和發展茉莉花茶系列的名牌產品。同時,大力發展綠茶、茉莉花茶、苦丁茶、六保茶、烏龍茶、黑茶等名優品牌,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