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瓷、安溪茶、惠安石雕、沙縣小吃、古田食用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福建省近年來大力發展山區特色經濟,一批山區縣借此走上了經濟“突圍”之路。
據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開明介紹,福建山區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受到地緣劣勢、剩余勞動力壓力和薄弱的財政基礎等制約,特色產業是山區縣市最具市場競爭力的條件。
地處“閩中屋脊”戴云山區的泉州市德化縣,是從宋代以來就沒有停過窯火的著名瓷都,經過多年的培育壯大,德化目前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工藝陶瓷生產和出口基地,“傳統瓷雕精品化、日用陶瓷工藝化、工藝陶瓷日用化”的思路使德化成為經濟發展最快的陶瓷產區。目前全縣陶瓷年產值超過60億元,出口交貨值近50億元。
全縣山地面積10倍于耕地面積的安溪縣近年因“茶葉經濟”而引人注目。目前,“安溪鐵觀音”已經成為中國烏龍茶中最富競爭力的產品之一,全縣現有茶園40萬畝,占全國烏龍茶種植面積的30%;年產茶葉4.2萬噸,占全國烏龍茶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強。據官方統計,107萬安溪人有70多萬從事與茶相關的行業,茶葉年交易額超過45億元。
被譽為“中華飲食文化奇葩”的沙縣小吃近年也做出了大文章,截至當前,沙縣人外出經營“沙縣小吃”達到1.3萬多戶,從業人員將近5萬人,約占沙縣農村人口總數的29%和農村勞動力的55%,經營小吃業年收入近5億元,成為福建省餐飲業向外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