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昭平縣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部門了解到,該縣于2006年在5—9月茶葉生產季節,對該縣昭平、走馬、文竹、仙回、馬江等5個茶葉主產區鄉鎮抽樣檢測茶葉625個樣本,經檢測合格的605個,合格率為96、80%,比2005年同期的88、75%增加了8、05個百分點,比2004年同期的83、53%增加13、27百分點。檢測結果表明,該縣茶葉農藥殘留量呈明顯的下降趨勢,這是該縣在近年來,尤其是在2006年茶葉質量年全面實施無公害茶葉生產戰略,提高昭平茶葉質量,打響昭平茶葉品牌所取得的成果。
近年來,昭平縣茶葉生產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全縣茶葉面積發展到8萬多畝,年產干茶3500噸,總產值近2億元,茶葉已成為我縣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該縣縣委、政府充分認識到,減少茶葉農藥殘留,提高昭平茶葉質量,打響昭平茶葉品牌已成為該縣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根據這一主題思想,該縣抓住被列為全國生態示范縣和創建廣西無公害茶葉示范基地縣的機遇,出臺了《關于加快茶葉產業發展的決定》和《昭平縣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規程》,從政策措施上嚴格執行無公害茶園茶葉生產安全標準。為營造良好的茶園生態環境,該縣充分利用山區資源優勢,注重選擇自然條件好,植被豐富,氣候適宜的山嶺地段作新開發的茶園,既減少了茶園與糧爭田的矛盾,又減少了大氣、水土等環境對茶園的污染。為從源頭上減少茶樹病蟲為害,該縣加大茶樹品種的改良和調整力度,選擇抗性強、產量高、品牌好的“名特優”品種,通過加強茶園田間管理,實行科學配方施肥,同時大力發展“豬—氣—茶”生產模式,鼓勵多施有機肥、沼肥,增強茶樹抗病能力。為充分發揮生物防治作用,該縣還廣泛應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既減少蟲害為害,又減少農藥施用量。該縣病蟲測報站加強病蟲測報工作,并提出適時防治意見,保證該縣茶樹病蟲在初發期得到有效防治。在昭平、馬江、黃姚和走馬四鄉鎮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流動工作站,定期對茶園茶葉和茶葉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抽樣檢測,加大茶葉農藥殘留監督力度。通過舉辦講話、培訓班等方式,在全縣范圍內大力推廣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通過申報綠色食品、茶葉企業QS認證,營造了講質量、樹品牌的氛圍,起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提高了廣大茶農和茶葉生企業質量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