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關于大益提前加大對熟茶的推廣力度的問題。當下我們都知道大益的任何一個新聞和動作都牽動著市場的神經,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行業時尚帶動者。
正是基于此,本人做了一個大膽的推斷:大益正因為倉庫有很多熟茶和做熟茶的原料才大力推廣熟茶的。 雖然本人一直強調在生茶市場混亂的當下,作為生產周期長但倉儲周期較短的熟茶就具有了拓展大眾消費群體的天然優勢。也許是大益看到了投資市場的疲軟,也許是投資市場的混亂不堪,甚至有可能大益的投資市場陷入瓶頸,都有可能。不過我要說熟茶的問題,傳統意義上熟茶相對于生茶來說更像一個“完成品”,因為生茶在眾多茶油眼中就是“半成品”,很多情況下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倉儲和轉化,最后形成完成品。如果我們把倉儲也算在生產周期內的化,熟茶確實比生茶的周期短很多,但是相對來說風險也更大。 不過我們所說的風險在熟茶發酵比較有優勢的大益來說就不是那么回事,這也是很多人不去做熟茶的原因,因為有一個現成的強大的競爭對手,而且熟茶的工藝相對生茶來說更不易控制。但是對于大益來說這些其實都僅僅是市場變動的問題,一旦市場有了風吹草動他們就回去依靠一直以來自己具有優勢的熟茶方面,甚至提前做了很多準備。這就像時尚界一樣,都是在每年的夏秋就開始發布下一年的時尚趨勢,其中的端倪是什么呢,就是那些時尚界巨頭到那個時候來看看自己春夏季倉庫還剩余什么產品,就當做下一年的流行趨勢就行變相售賣。而且大益當下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新茶出場后產品價格不受廠家控制,而且其產品價格不夠透明,外界對出場后產品價格的控制嚴重影響了其新茶的出產,所以我猜測大益推廣熟茶便是如此,甚至有可能帶動其熟茶的風潮,然后自己得利。 說道這里也許會有人明白了,本人猜測普洱茶老茶市場也是類似的情況,那些老茶市場的前端機構也在關注著自己的倉儲,覺得倉儲中什么產品差不多了或者有了更好的選擇就把其他產品去捧紅。為什么一致以來這個產業鏈沒有破裂呢,就是因為這樁買賣既給商人自己想要的利益,也給接受者自己想要的行業價值,因為一直以來最后消耗火熱產品的都是非專業人士。 也是一個猜想,不過真實與否也不得而知。不過需要提醒的是,茶企不要消耗消費者給你的信任,一旦信任落空,你離死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