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明]安溪茶業“高位爬坡”謀突破
面對國際市場的“綠色壁壘”,缺少國際大品牌和各類茶種的“搶灘登陸戰”—— 安溪茶業“高位爬坡”謀突破
11月6日—8日,在安溪縣獲得“全國百個重點產茶縣”首位和“中國世博十大名茶”首位殊榮之際,“觀音鐵韻情滿海西”茶文化活動在福州舉行,安溪鐵觀音產業再次引起了媒體高度關注。
新變化源于新認識
今年以來,安溪茶業喜訊不斷,安溪鐵觀音秋茶總體質量提升明顯,價格約上揚7%-8%;安溪茶葉出口穩定增長,八馬茶業連續5年出口量持續增長,華虹茶業近年來出口日本的烏龍茶數量和價格也都有明顯上升。
擁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安溪鐵觀音產業,今年以來與資本市場運營商頻頻接觸。8月份以來,來自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以及中國香港等地的戰略合作伙伴紛至沓來,均看好安溪鐵觀音的美好前景。今年9月,香港金保利集團董事長洪祖杭、NBA華人老板黃健華抵達安溪,尋求合作商機。
已創下縣級茶園總面積、年茶葉總產量、涉茶總產值等多項全國第一,處于高位爬坡的安溪茶產業為何能自我突破?
今年5月份,上任伊始縣委書記李建輝經過調研后分析:國際市場,近乎苛刻的“綠色壁壘”使茶葉出口不容樂觀,沒有一個國內茶葉品牌能和“立頓”這樣的國際大品牌比肩;國內市場,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食品衛生安全,各類茶種在全國范圍內開始了“搶灘登陸戰。”
對安溪茶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李建輝提出了“憂患、夢想、擔當”茶業發展三大戰略思考,要求處在高位爬坡的安溪茶業,在尋找發展方向、選擇提升方法時,要有國際視野、環球眼光。要突破只會做小茶商,不會做大品牌的局限;突破只會做傳統茶葉,不會做現代大茶業的局限;突破只會靠自我積累緩慢發展,不會借助外力實現跳躍式發展的局限;突破只會爭奪消費者,不會創造消費者的局限;突破只注重產品競爭,不注重人才競爭、營銷競爭和服務競爭的局限。
新認識產生新行動
認識的深度決定了行動的力度。
李建輝表示,未來安溪茶業發展平臺將更大更廣,發展的路徑和手段也將更加豐富多樣:
學習借鑒法國葡萄酒莊園生產經營模式,全面推廣華虹聯作制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的茶葉質量可追溯體系。
開展茶業萬人培訓,提高涉茶人員綜合素質。倡導組建100多個農民茶葉專業合作社。初步建成華祥苑、中閩魏氏等一批集基地生產、集中加工、文化傳播、旅游觀光、品牌營銷、形象展示為一體的茶葉莊園。
建成國家茶葉質量技術監督檢驗中心(福建)、國家級茶葉檢測重點實驗室(福建)兩個國字號茶檢中心,檢測能力處于國內同類檢驗機構的領先水平。
加快茶都轉型升級。茶農賣茶全部實行“實名制”。建設安溪鐵觀音網上商城,加快網絡營銷發展。
支持安溪鐵觀音集團、八馬茶業、華祥苑等骨干龍頭企業創建國家級、省級、市級行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培育和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推進茶業發展。
以文化助推茶產業。通過形式多樣的茶文化宣傳活動,促進安溪茶文化與茶經濟互動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