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心雖然不是廣東人發明,但把點心發揚光大的必定是廣東人,早上和一家人去酒樓飲茶,品嘗地道的點心已經變成了一種粵式的飲食文化。而這種文化更已傳遍世界各地,所以點心對廣州人而言有著特殊的感情。
時值春夏之際,又是喝茶的好時節,中國人善飲,于是又從茶中延伸出龐大的茶文化,茶點心即是其中一種。以茶葉入點心最早可追溯到清乾隆時期,乾隆是個對生活十分講究的人,好茶之余,也想讓茶進入點心。皇上的心意,讓眾御廚絞盡腦汁,終于有了最初茶葉點心的雛形。
在“水沐蓮清”,就傳承了“茶點”的古典雅致。世界上的茶葉有多種,各具不同的色、香、味、形,認識什么茶葉適合怎么來搭配做點心、如何發揮茶葉的最大價值,個中的道理肯定是更多了。而茶的作用不僅于點心的味道,關鍵是分解營養,幫助人體吸收,減肥、促進脂肪的分解是每個女孩子津津樂道的事。
通體透亮的“綠茶三豆糕”,看上去就引人食欲,以綠茶為主,自然口味清淡悠長。由眉豆、紅腰豆、三角豆組成的“三豆”全部煮到綿粉后,再混合臺灣綠茶粉做成凍糕。碧綠的幾塊,盛放在小盤中,細細咀嚼,會很涼滑。而另外一道“果香綠茶酥”形狀則乖巧很多,表面脆脆的杏仁伴著清雅的果香,酥松的千層之間有特別調制的綠茶蓉,這也是綠茶為心的一道小點心,茶香在回味中,在嘴角呈現。
除了茶葉與細膩幼滑的茶粉外,精華盡出的茶湯,同樣能把茶葉的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茶湯是指成品茶沖滌后的茶水,入口輕,觸舌軟,過喉嫩,口角滑。泡出的茶湯,混合別的食材做成的點心則很花心思。熱食如“鮑魚絲炒綠茶面”,和面的時候加入綠茶茶湯和綠茶碎,吃起來的時候,有濃郁清香的綠茶味道。
“陳年普洱蒸鳳爪”與傳統的蒸鳳爪有九分相像,只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加入陳年普洱。細咬一口,鳳爪充分吸收了茶味,再呷一口普洱茶,沖淡了油膩,口感頓覺清爽。
師傅似乎偏好于酥類、脆皮類的點心,讓你總是不能“一目了然”,必須咬開松化、香脆的外殼才知道答案。女士一定要試試脆皮的“金屋藏嬌”,有如薄皮灌湯包一樣,一咬開脆皮,里面的杏汁雪蛤馬上流入口中,脆皮充分吸水變軟,在口中“合成”了一道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