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水為茶之母,好茶須好水。沏出好茶,除了茶葉品質外,泡茶的技藝、器皿的選擇等都會影響茶的品味。而在所有的外在因素中,影響茶口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水的選擇。
[古人對沏茶用水的講究]
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 “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清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也說:“茶性必發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根據名詩人溫庭筠《采茶錄》中記載,湖州刺史李季卿因公泊揚子驛,慕名陸羽善煮茶,差人召見。刺史命一士兵劃船到江心汲取南酃水。陸羽用杓子舀了一杓說:“這水是長江水,可不是南酃水”。士兵認錯說:“我從南酃提到岸邊,因船搖晃,水失一半,怕被責罵,就隨手向江里補滿”。刺史聽了非常佩服,以上雖是故事傳說,但說明茶和水有密切關系。
[水對于茶的影響]
在茶與水的結合體中,水的作用往往會超過茶,飲茶時,茶中各種物質的體現,無窮意會的回味,都是通過水來實現的;還有茶的各種營養成分和藥理功能,最終也是通過水的沖泡,經眼看、鼻聞、口嘗的方式來達到的。如果水質欠佳,茶葉中的許多內含物質受到污染,人們飲茶時既聞不到茶的清香,又嘗不到茶味的甘醇,還看不到茶湯的晶瑩,也就失去了飲茶帶來的好處,尤其是品茶給人帶來的物質、精神和文化享受。
[沏茶用水的選擇]
在陸羽所著的《茶經》中,曾詳加論證:“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即是說,沏茶以泉水為最好。這是由于泉水是經過很多砂巖層滲透出來的,相當于多次過濾從而不再有雜質,同時水質又較軟而清澈,且含多種無機物。用泉水沏茶,茶湯色明亮,并能充分地顯示出茶葉的色、香、味。但山泉水也不是隨處可得,因此,對多數茶客而言,只能視條件和可能去選擇宜茶水品了。
現代人多使用純凈水來泡茶,現代科學的進步,采用多層過濾和超濾、反滲透技術,可以將一般的飲用水變成不含有任何雜質的純凈水,并使水的酸堿度達到中性。用這種水泡茶,沏出的茶湯晶瑩透徹,香氣滋味純正,無雜味,鮮醇爽口。
蒸餾水由于是人工制造出的純水,水質絕對純正,對茶湯表現毫無增減作用,泡茶效果事實上并不優于其他水質,加上蒸餾水的成本較高,以這流水泡茶的人并不多。
在使用自來水泡茶時,需要經過幾個凈化步驟:首先要除氯,將自來水煮沸5分鐘或者將自來水裝在無蓋的容器中靜置一天方可。然后要過濾,可以用過濾器來過濾。經由此過濾的自來水在泡茶時可以直接加熱至所需溫度。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包裝出售的礦泉水不一定適合用來泡茶,因為水中礦物質的增加,影響水質本身的口感。
水賦予一片茶生命的溫度與厚度,也延伸了一片茶生命的長度。同時也因為茶,水也從無色無味到人生百味。在茶的世界里,盡可沉心,感受世界萬物賦予的靈氣。
水賦予一片茶生命的溫度與厚度,也延伸了一片茶生命的長度。同時也因為茶,水也從無色無味到人生百味。在茶的世界里,盡可沉心,感受世界萬物賦予的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