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有句口頭禪,叫做:“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古人對宜茶水品的論述頗多,說法也不完全一樣。綜合起來,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論點。
1、擇水先擇“源”:如唐代陸羽《茶經》中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認為,宜茶水品的優劣,與水源關系密切。
2、水品在“活”:如北宋蘇東坡《汲江水煎茶》詩中的“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汲蜜意”。宋代唐庚《斗茶記》中的“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等等這些,都說明宜茶水品貴在“活”。
3、水味要“甘”:如宋代蔡襄《茶錄》中以為:“水泉不甘,能損茶味。”說的是宜茶水品重在于“甘”。
4、水質需“清”:如明代熊明遇說:“養水須置石子于甕,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會心亦不在遠。”這就是說:宜茶用水需以“清”為上。
5、水品應“輕”。如清代陸以湉《冷廬雜識》記載,乾隆每次出巡,常喜歡帶一只精制銀斗,精量各地泉水,精心稱重,按水的比重從輕到重,排出優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