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城的金字塔見證了這座城市千年的變遷
六七百年前,這里還只是一個湖中島,叫做特諾奇提特蘭。市中心有個金字塔,塔上雙廟,藍白的廟宇供奉雨神兼豐收神,紅白的供奉太陽神兼戰神。六七百年后,這里是一個2000萬人口的大城市,叫做墨西哥城。市中心附近金字塔仍在,只剩廢墟和骷髏墻。
墨西哥城是用土填湖積聚起來的,海拔2259米。市區1500平方公里,號稱世界最大的城市。市中心的憲法廣場據說是世界第二大廣場,每天升降旗,是他們的“天安門廣場”。廣場平整,被一圈歷史圍繞著。
和美國西部的大城市比起來,墨西哥城要有趣得多,歐洲、美國和印第安文化元素在這里撞擊、糾纏、融合,制造出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新的文化文化,并通過建筑、服飾、藝術品甚至街頭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
索卡洛廣場猶如墨西哥的心臟,帶領著墨西哥跳動
墨西哥跳動的心臟:索卡洛廣場
索卡洛廣場(Zócalo),興建于阿茲特克帝國時期的首都,特諾奇提特蘭城(Tenochtitlan)遺址的上方,今日這座廣場猶如墨西哥的心臟,帶領著墨西哥跳動著。沿著廣場走幾步路之后,你會看見雄偉的大神廟(Templo Mayor)遺址,目前興建主教座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此外,這座廣場的四周也被歷史悠久的西班牙殖民時期建筑物環繞著。周圍的街道反映了這座城市忙碌的生活,在街道上你會看到企業高階主管、高級汽車、小商店、職員、進口服飾店。
當你到這里觀光時,如果你問當地人〝憲法廣場(Plaza de la Constitución)〞在哪里,應該沒人知道。你最好用〝索卡洛廣場(Zócalo)〞詢問,因為當地人都以這個名稱來稱呼這座廣場。這座廣場是全世界最大的廣場之一,近700年來見證了墨西哥的政治、城市、文化的發展。廣場的下方為地鐵站,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記錄這個區域幾百年歷史的模型和照片。
國家宮殿(Palacio Nacional)是另一個你一定不能錯過的景點。這座建筑的所在位置為阿茲特克帝國君王蒙提祖馬一世(Moctezuma)和特拉托阿尼(Tlatoani)當時的臥房所在地。目前,墨西哥總統已不繼續將這里作為主要辦公地點,將這里開放給游客參觀。游客們可以在這里看到一系列由迪亞哥·里維拉(Diego Rivera)于1929年至1951年間繪制的壁畫,標題寫著〝“穿越好幾世紀的墨西哥(México, a través de los siglos)〞,也可以看到記錄著西班牙人抵達之后到20世紀革命思想時期的相關壁畫。
里維拉一直追崇共產主義。他的其中一幅壁畫中,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并排站著,這幅畫原本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廈里。美國當然不允這幅畫作完工,在發現三位導師佇立墻上時迅速叫停。里維拉微笑著回到墨西哥,把同一幅壁畫畫在總統府的墻上。畫的底邊站著紅衣的弗里達,他的愛人。二樓的畫和浮雕描述了西班牙占領前的歷史,穿插著玉米、可可、龍舌蘭的傳說。科爾第斯站在一面墻上,他的情人順從地跟著,抱著他們的混血嬰兒。那個嬰兒有著一雙藍眼睛,散發著西班牙和土著的混和氣息。這里的壁畫,里維拉畫了18年。
在國家宮殿(Palacio Nacional)的其它區域,可以看到幾間交誼廳和早期總統居住的臥房,這些都是珍貴的歷史寶藏。主教座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是一座花了200年的時間興建的教堂,可以看出建筑師們運用折衷主義風格興建。對于這個獨特的經驗,千萬不要錯過到這座古老教堂尖塔上參觀的機會,門票相當經濟實惠。
特諾奇提特蘭城
眾神所在之地:特諾奇提特蘭城
與中世紀的歐洲大國平行蓬勃發展的古文明,目前仍在墨西哥城看見當時輝煌的文明遺跡。在現今熱鬧的墨西哥城,或許有一座城市正沉睡著,那就是阿茲特克帝國時期的首都,特諾奇提特蘭城(Tenochtitlan)。這座古城建于湖中間的小島上,且建造一個復雜的河運系統和稱為〝水中田畦(Chinampas)〞的人工地塊。
特諾奇提特蘭城(Teotihuacan)是墨西哥最優秀的考古遺址。阿茲特克人(Los aztecas)相信這座古城由眾神一起建造,且在中美洲古典時期(Clásico de Mesoamérica)在文化與商業上蓬勃發展。這個考古區位在墨西哥城北邊50公里處,是熱愛歷史和考古的游客理想的造訪景點。古城興建于公元前200年,直到它被摧毀,共歷經幾乎1千年的時間。根據推測,在鼎盛時期,這座古城共居住了約200萬居民。
這座古城擁有許多神秘的傳說,增加了其魅力與吸引力。考古學家們不知道當時居住于此的居民是什么民族,也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么語言。因此稱他們為特諾奇提特蘭人。這個古城的名稱意指〝屬于神的地方〞,源自于阿茲特克人的命名,他們認為這座古城是神圣的地方,盡管在他們開始居住于此發展他們的文明之前,這里已被遺棄了好幾百年。
城內的主要大道可通往這座城的中心,這條大道被稱為死者大道(Calzada de los Muertos),總長4公里,寬40公尺。在死者大道(Calzada de los Muertos)的周圍可以看到其它建筑。太陽金字塔(Pirámide del Sol),特諾奇提特蘭城(Teotihuacan)中最宏偉的建筑,塔高超過60公尺,攀登困難,但是當抵達頂端所看到的美景,一切都將值得。城內其它較著名的建筑還包括月亮金字塔(Pirámide de la Luna)、羽蛇神廟(Templo de Quetzalcóatl)、神鳥宮(Palacio de Quetzalpápalotl)。
大神廟祭壇周圍設有蛇頭石雕和堆放骷髏頭像的骷髏臺
大神廟博物館
大神廟(Templo Mayor)興建于特諾奇提特蘭城廣場的中央。西班牙人抵達之后,摧毀了這座大神廟(Templo Mayor),并在上方建造了主教座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因此好幾百年的文明歷史和西班牙人抵達前的這座重要的大神廟(Templo Mayor)就這樣被埋沒遺忘。1970年代末期,電纜公司的工人施工時,意外的挖掘到這座大神廟(Templo Mayor)的建筑結構,考古學家們開始尋找這座大神廟(Templo Mayor)的遺跡。
幸運地,今日你可以看到這座被挖出土的大神廟(Templo Mayor)的部份完整區域。在這里,你可以看到這座神廟主要是祭祀太陽神威齊洛波契特里(Huitzilopochtli)和雨水之神特拉羅可(Tláloc)。往前走,在這座神廟的部份的墻壁內可以看到祭壇,周圍設有蛇頭石雕和堆放骷髏頭像的骷髏臺(Tzompantli),這可能是因為阿茲特克人祭拜死者的方式,這項傳統被墨西哥人繼續繼承沿用至今。
再往前走,就是博物館的所在位置,館內展示了阿茲特克人在1329年建國之后至1521年使用過的陶器和餐具,跟被西班牙人占領之前的相關文物,特別是一座重量超過11噸的月亮女神(Coyolxauhqui)圓形石雕。2006年,挖掘出大地女神(Tlaltecuhtli)石雕,重量超過12噸。
墨西哥城藝術宮
藝術宮
沿著馬德羅(Madero)街的人行道走6個街區,你可以抵達另一個令墨西哥人驕傲的歷史遺跡:藝術宮(Palacio de Bellas Artes),是你的旅途中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這座藝術宮是在波費里奧·迪亞斯(Porfirio Díaz)總統執政時期,委托意大利建筑師亞達摩·玻亞里(Adamo Boari)將原本的國家劇院(Teatro Nacional)改建而成,改建計劃于1904年開始執行。最初改建的計劃是為了要于1910年慶祝墨西哥獨立戰爭100周年。雖然如此,改建的計劃因為建筑本身的地基問題而暫停,之后又因為爆發墨西哥革命使得改建計劃一直無法執行。最后由墨西哥建筑師佛朗哥·馬利斯卡(Francisco Mariscal)繼續執行改建計劃,于1934年完工啟用。
這座藝術宮(Palacio de Bellas Artes)是墨西哥民俗歌舞團(Ballet Folklórico de México)的總部所在地,歌舞團固定在星期三和星期天在此演出。墨西哥藝術中最復雜的舞蹈、繪畫、雕塑、音樂、文學都可在這座藝術宮(Palacio de Bellas Artes)欣賞。著名壁畫家迪亞哥·里維拉(Diego Rivera)、何塞·克萊門特·奧羅斯科(José Clemente Orozco)、戴維·阿爾法羅·西格伊羅斯(David Alfaro Siqueiros)、魯菲諾·塔馬約(Rufino Tamayo)展示于藝術宮的墻面上。國家建筑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 Arquitectura)也位在這個區域。無論是在精湛的演唱會剛結束或是午餐時間,藝術宮內的餐廳是一個不錯的用餐選擇,餐廳內以20世紀中葉時期的風格裝飾,讓你彷佛身處在那個時期。
坐在藝術宮主要大廳舒適的椅子上,最先吸引你注意的是由美國藝術家蒂芬妮(Tiffany)設計的玻璃天篷。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由墨西哥畫家荷西·馬力亞·維拉斯戈(José María Velasco)和赫拉爾多·穆里略(Gerardo Murillo) (俗稱老鷹博士(Dr. Atl))所繪制的依斯塔西瓦特爾火山(Iztaccíhuatl)和波波卡特佩爾火山(Popocatépetl)噴發的壁畫。傍晚時,你可以登上44層樓高,于1957年完工,全拉丁美洲最高的建筑,拉丁美洲塔(La Torre Latinoamericana),這里是拍攝藝術宮的最佳地點,此外也可以在這里觀看美麗的日落,并配上優質的葡萄酒或享用晚餐。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內的展品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從改革大道(El Paseo de la Reforma)延伸至墨西哥城最大的綠地區查普特佩克森林(Chapultepec)。在那里可以看到其它的博物館,環繞著這座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為墨西哥建筑師佩德羅·拉米列茲·瓦斯奎斯(Pedro Ramírez Vázquez)所設計,于1964年開幕啟用。當你進入時,你會被它的中央廣場所吸引,在那里有一座巨大的圓柱傘狀噴泉,傘狀外觀象征一棵大樹,代表樹干的圓柱上方刻有老鷹和美洲虎的雕刻,為象征中美洲文化的重要符號。這座美麗的噴泉值得你前來參觀,且來了之后你會看到更多美好的文化事物。
這座博物館共分為23間主題展示廳。在那里你會看到一間展示廳,展示早期住在這個區域的游牧民族和擁有超過3千年歷史的奧爾梅克文明(Olmeca)的相關文物資料。你也可以在其它展示廳看到馬雅文明(Mayas)、札波堤克文明(Zapotecas)、托爾堤克文明(Toltecas)、迢堤華岡文明(Teotihuacan)、墨西加文明(Mexica)、阿茲特克文明(Aztecas)。在庭院里也可以看到一些仿造于著名考古遺址恰帕斯(Chiapas)、瓦哈卡(Oaxaca)、猶加敦(Yucatán)所挖掘出的文物復制品,包括石碑和石雕。
在眾多文物中,最受歡迎的文物,毫無疑問地,是太陽之石(Piedra de Sol),通常被稱為阿茲特克歷法(Calendario Azteca),是一個15世紀時的25噸重的巨石,于索卡洛(Zócalo)。此外你也可以欣賞一座修建后的8世紀馬雅古墓和阿茲特克帝國開國皇帝的蒙提祖馬一世(Moctezuma)的頭飾復制品。我們建議你在博物館的入口處租用語音導覽,這樣可以讓你了解每個文物的歷史和意義。這間博物館和墨西哥大部分的博物館一樣,星期一固定休館。
墨西哥民間藝術博物館館內的展品
民間藝術博物館
民間藝術博物館(Museo de Arte Popular)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保存并推動墨西哥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包括陶器、竹籃、飾帶、木制工藝品、色彩斑斕的手工刺繡等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沿用至現今的21世紀。這些文化遺產是這個國家向世界展示他們特有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館內的展覽依區域和工藝品分組:米卻肯州(Michoacán)〝唐瓦斯科之路(Ruta de Don Vasco〞的器具;尤加敦平原地區制作的吊床;瓦哈卡(Oaxaca)的黑土陶器;印地安亞奎族(Yaqui)的鼓;恰帕斯族(Chapas)的彩色服飾;帕拉哥州(Paracho)的吉他;韋拉克魯斯州(Veracruz)南部的哈納拉斯舞(Jaranas);塔毛利帕斯州(Tamaulipas)的皮衣。你將會發現這個國家有許多〝墨西哥式〞風格的元素共同組成。除了這些定期展覽外,博物館內也會不定期的舉辦文化活動。
這座博物館的建筑外觀運用有趣的裝飾藝術(Art-Decó)設計,位于獨立大道(Av. Independencia)和雷維嘉其杰多街(Revillagigedo)的轉角處,距離阿拉米達中央公園(Alameda Central)一個街區,離藝術宮(Palacio de Bellas Artes)和改革大道(El Paseo de la Reforma)很近。門票40披索,星期天免費入場。如果你想擁有這些民俗藝品,你可以到弗納特特產中心(FONART)的商店、圣哈辛托廣場(San Jacinto Plaza)(或稱圣安琪廣場(San Ángel))的周六市集或要塞市集(La Ciudadela) (相當靠近班德拉斯地鐵站(Balderas)) 購買。
弗里達已經成為科瑤坎的名片
在科瑤坎遇見弗里達·卡羅
科瑤坎(Coyoacán)被推行為觀光景點營銷前,就已經是許多游客和當地人必訪的景點。因此當地市政府將這里認證為〝魔幻區(Barrio Mágico)〞算是實至名歸。科瑤坎(Coyoacán)保留波希米亞文化的氣息,許多觀光客在周末都會到百年花園(Jardín Centenario)觀看著名的啞劇,或是到當地市集品嘗地道美食和購買手工藝品。
科瑤坎(Coyoacán)在80年代時期仍是一個離城市很遠的小村莊。楚魯巴斯科河(Churubusco)流域和目前位在倫敦街(Londres)247號的著名畫家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的故居是當眾多畫家、波希米亞人、政治家經常聚會的場所,其中列夫·托洛茨基(León Trotsky)曾舉辦討論龍舌蘭酒發酵溫度和分享家常料理的聚會。目前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的故居成為一座博物館,使你更容易想象當時的情景,內部裝飾根據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的創作風格裝飾,這間她最愛的〝藍房子(Casa Azul)〞是她從出生至死亡居住的場所。
弗里達1907年7月6日生于墨西哥城,是一位有爭議的女畫家、共產主義者、女權主義者。她是第一位被印在美國郵票上的拉丁裔女性。20世紀上半葉,馬克思主義、西班牙的浪漫和墨西哥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交織在一起,在壁畫上充分地激進著。
1929年,弗里達和42歲的里維拉走到了一起。她向里維拉學畫,述說自己,并加入墨西哥的傳統藝術和祭壇畫的味道。她的畫殘忍地展示自己真實而又痛楚的境遇,生命黯淡而且赤裸裸地表現,蕩氣回腸。“我的畫是對我自己最坦白的表達。”因為她的畫幾乎都以自己為模特,有人說她是受虐狂、超現實主義者、歇斯底里的臆想癥患者,只是非學院派的一個無聊主婦的自戀。可是走進弗里達的線條與色彩中,我卻從她的苦楚里看到更多的自憐,直觀地感覺到她艱難的呼吸。“我沒病,我只是壞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