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集團是由臺商李瑞河于1993年創辦的。天福集團集茶葉生產、加工、行銷、文化、旅游、科研、教育于一體,已經形成了完整而周密的產業鏈。目前,天福茗茶已在中國各大城市和地區開設了850多家茶葉直營連鎖店,由南疆的海口一直延伸至北國的哈爾濱,由東部的上海一直延伸至西域的烏魯木齊,國內省會城市及二級城市到處可見天福茗茶的連鎖店。綠底白字的招牌,傳統特色的裝潢和服裝,店員發自內心的微笑和一杯免費奉上的香茶,讓人們到任何一家天福茗茶店都有一種親切、一見如故的感覺。
1953年李瑞河隨同父親棄農從商,種茶改賣茶,茶農變茶商,到臺灣高雄岡山開設“銘峰茶行”,這也是“天仁茗茶”的前身。1961年在臺南市開設第一家“天仁茗茶”,憑著“無年無節,不眠不休”的拼勁,摸索出一套具有本土特色的傳統行業連鎖經營模式。1975年公司改組為天仁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在臺灣開設60多家茶葉直營連銷店,公司從1979年開始經營海外據點,在美國、加拿大、日本、澳洲及東南亞地區開設直營連銷及加盟店達60多家。1999年股票獲準掛牌上市。
上世紀80年代,內地的茶葉銷售沒有專賣店,僅在食雜店內兼賣;茶葉包裝簡陋,往往采用白紙包裹;茶葉價格低廉,一斤只有幾元錢,從農業、工業到商業茶都排不上位置形不成氣候。李瑞河到內地考察市場,茶葉店的售貨員自顧打毛衣或談心,對顧客愛理不理。他掏錢買茶,售貨員不禮貌地將白紙包的茶葉扔過來,讓他很不是滋味。天福打開內地市場采取老行業、新經營的辦法,其茶葉產品的最大一個特色,是突破傳統茶莊的茶葉販賣方式,打出自己的品牌,并將產品予以精致化的分級包裝,以利行銷。
李瑞河介紹說:“天福創業之初,在福州古街開了一家連鎖店,裝潢新穎,鋪塑料地板,許多人不敢進門,只在門口看新奇。茶葉店怎么裝修得這么漂亮?要不要脫鞋子進去?買茶葉到食雜店里就可以了,干嘛要到這么好的店里來?”剛開始,這家連鎖店一天才賣出20多元的茶葉,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天福堅持新觀念不動搖,以優質的產品、優質的服務贏得了消費者,贏得了市場,并為同行所仿效。天福在全國名茶原產地設廠,在福建的安溪和華安建鐵觀音茶廠、四川樂山建綠茶廠、浙江新昌建龍井茶廠、云南昆明建普洱茶廠,目前已建有9家茶葉及茶食品工廠。從原料到成品的各道工序,質量都反復檢驗、嚴格把關,用具認真消毒。連鎖店內銷售的都是自制的產品,直接供貨,全國統一價。每家店當天的業績都要上報,成本核算一目了然。每10個店設1名督導員,進行巡視檢查,保證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到1998年,已開發茶葉系列產品700多個,使茶葉身價倍增,茶園老枝吐新芽,開辟了茶業的一片新天地。
李瑞河總結經驗說:“在內地投資要獲得成功,依個人經驗必須要有‘四本’,即‘本尊、本錢、本行、本事’,也就是必須親自參與,資金充足,熟悉事業及具備專業能力。善用戰略的眼光,配合巧妙精準的戰術,并時時以逆向思維、開創潮流,不斷創新的精神經營傳統產業,開創茶業的新機,這是我成功的小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