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平,上海大不同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董事長兼總經理。1992年,蘇錦平懷著讓閩東茶葉飄香上海的壯志,只身闖蕩上海灘,創建了大不同茶業有限公司。10多年來,他憑借自己豐富全面的專業知識,靈活有效的經營機制,勇于開拓的創業精神和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將事業搞得有聲有色,蒸蒸日上。如今,他的茶葉連鎖店已達到了78家,營業額以年均15%—20%的幅度遞增,“大不同”也擠進了上海著名茶葉品牌行列。
接過蘇錦平的名片,便感受到一股濃濃的“茶氣”:上海大不同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理事,國家級評茶師。
作為一名福建茶人的后代,蘇錦平自1982年從福建閩東茶葉審評專業班畢業后,就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當過茶站的審評員、站長,茶廠的廠長。他制作的“金針”、“銀毫”茶先后被福建省評為名茶。
10年前,他只身闖蕩上海灘,從事茶葉貿易生意。他熱衷于茶文化的傳播,以茶會友是他的趣向,這也促成了他的事業。在大不同公司下屬的每個茶葉專賣店門口,都可以看到一副對聯:“新客老客都是貴客,茶品人品皆為上品”,這也就是他的經營理念。
在他的茶博覽館的墻上,可以看到這樣一幅地圖:“大不同”的標識幾乎插進了上海的每個角落。這就是他的累累戰果———78家茶葉專賣店和銷售網點像78粒棋子,在上海這個大棋盤上布下了一個氣勢恢宏的棋局。這種規模,在上海的茶葉界,也該稱得上屈指可數了。然而作為當家人的蘇錦平并沒有沾沾自喜:“質量是我的生命線,我從進入上海第一天起就在腦子里扎下根。”蘇錦平對茶葉質量的追求近乎完美。為了讓茶客四季都能喝到好茶,他的公司自備了茶庫,保持新茶的好口味。每逢采茶季節,他總驅車前往采茶地,嚴格把關。
1998年,由于蘇錦平對茶學孜孜不倦的鉆研和長期經營茶葉所積累的豐富評茶經驗,經考核,他獲取了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頒發的“國家級評茶師”資格證書。這在上海灘寥寥無幾,在全國也屈指可數,足以說明他對茶道的喜愛和功力。
蘇錦平是個善于思考的人。他注意到,滬上雖已有近20家有規模、有品味的茶藝館,6000余個茶葉網點,但滬上茶葉市場仍然沒走出“大市場、小經營”、“有茶葉,無茶業”的境地,更談不上對茶文化內涵的豐富開掘。能否讓被譽作“中華第一飲品”的茶葉搭上現代流通的快車,從而為源遠流長的茶文化注入現代文化、現代經營的內涵呢?
在經過茶葉專家和學者的行業論證,管理和市場專家的市場可行性分析,并由茶葉行家及資深廣告人進行文化咨詢后,蘇錦平與金崇公司董事長謝金崇及福人公司董事長李惠明等在圍繞“茶文化”核心設計、改造、經營、發展茶葉市場的思路上,做出了“建文化茶城,塑茶城文化”的決策。他們共同投資2000多萬元,創辦起了一座集茶葉交易、品茗、表演、展示、鑒賞、茶文化傳播為一體,建筑面積達23000多平方米的“航母”級茶城——大不同天山茶城。
作為上海乃至華東地區的龍頭市場,天山茶城開業數月來,已迎來了紛至沓來的各地茶葉商戶,國內16個主產茶區的數千種茶葉在茶城捷足先登,中國臺灣、越南等世界主要產茶國和地區的茶葉也緊隨其后,交易廳出現爆棚,僅有的幾間門面房登記的商家達50多家。
值得一提的是,大不同天山茶城已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指定為上海唯一一家國家茶葉專業批發市場。9月底,茶城還將迎來今年上海旅游節的一項特色活動———首屆全國茶道表演大賽。
說起茶城創建的初衷,身為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茶葉協會副會長的蘇錦平依然滔滔不絕:“我在上海灘經營茶葉二十余載,深感從事茶業行當的艱辛。茶是中國的國飲,上海是我國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文化素質很高的中心城市。要把茶葉這塊蛋糕做大,非走大市場這條路不可;要將茶葉做贏,勢必要打造文化品牌。”
不過,蘇錦平的雄心遠不就此而止,他計劃在未來五年內,還要以“天山茶城模式”在全國克隆五至十家同樣的茶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