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榮是云和縣大源鄉徐湖行政村方山嶺自然村人,1985年春,他只身來到溫州樂清從事木工和裝潢活兒。一日,正在理發的他看到,一位婦女拎著一袋茶葉到理發店叫賣,店老板以每公斤22元價格買了兩三公斤茶葉,相當于范正榮兩三天的工資。范正榮想這種茶葉在家鄉只不過七八元1公斤,自己何不販點來賣賣?
手頭的活尚未干完,范正榮便匆忙趕到麗水以8元1公斤的收購價,收購了100多公斤干茶到樂清以每公斤22元賣出,路費除外還賺了1000多元。初嘗甜頭的范正榮又聽說嘉興地區茶價好,就又收購了80多公斤茶葉到對方市場“打探”,一到嘉興便全部被收購了。出手之快,讓范正榮信心倍增。
于是,范正榮又收購了不少茶葉到蘇州、上海叫賣,也很快脫手,收益不錯。
三個月后成品茶收購完畢,范正榮又重操舊業,干起了他的木匠活。
從1985年至1989年間,范正榮“腳踩兩只船,手抓兩尾魚。”茶葉產出時收茶販茶,季節過后又干木匠活。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范正榮不僅熟悉了客戶,了解了行情,而且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膽量,練就了敢打敢拼的經商本領。
1990年,范正榮放棄了木匠活,瞄準了有可靠的茶葉基地和有豐富茶源的松陽縣,開始集中精力從事茶葉經銷的創業之旅。
在當地政府幫扶下,范正榮營銷額迅速擴大,從數十噸上升到數百噸,1998年,范正榮營銷產值突破1100多萬元,他相繼辦起了茶葉加工廠和保鮮庫,購置了茶葉加工設備和交通工具。他在全國部分大中城市開設了4家分店,在北京、吉林等16個省(市)開設了50多家定點銷售點,解決了上百人的勞動就業問題;他還在松陽招收了25名常年員工,在老家云和縣招收了15名9個月工期的季節工,并作出9個月人均收入不低于1.3萬元的承諾。
如今,松陽縣50%以上的茶葉由他銷出,年銷售額2000多萬元。范正榮成為備受茶農歡迎的大茶商,并同時受到云和、松陽兩縣人民政府表彰,成為搞活地方經濟、幫助茶農致富的領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