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盞品茗、談天說地,這是閩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晉江長到15歲方才為籃球離家遠行的龔松林,從來沒有離開過茶。以前,他總把茶隨身攜帶到遠方;現在,他在家鄉開了間茶莊。龔松林的老家晉江農村以前幾乎是夜不蔽戶的,鄰里間的走動與探訪,就以茶為紐帶。
無論貧富,每戶人家總有一張茶桌、一套茶具,零零散散的幾個茶葉罐子。暖暖的午后,或者星光寂寥的夜里,三五圍桌而坐,主人家便開始煮水、洗杯、洗茶、泡茶。茶泡好了,先奉于左右鄰座,最后才給自己。客與主皆捧起茶杯至鼻下,茶香馥郁,入口一飲而盡,滿口回甘。大家開聊,隨著茶香的蔓延,人們的聊性漸濃。彼此間的情誼就在這邊品邊聊中深化。在茶鄉生長的龔松林被這樣的溫情浸潤著長大,心無城府、愛說愛笑。在蔣興權執掌帥印的國家隊里,龔松林就被隊友親切地喚作“小豬”,與朱芳雨綽號“大豬”相對。“小豬之名”緣何而來,只因龔松林愛笑,笑起來小眼睛迷成一條縫,還露出一顆尖尖的虎牙。“小豬”對人的熱情是大家有口皆碑的。龔松林自己定義,我們閩南人都是這樣的。
打了三個賽季的CBA,龔松林手上有了些積蓄;恰巧女朋友從新加坡國家羽毛球隊退役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就業機會。在朋友的建議下,龔松林和女朋友一起在家鄉開起了茶莊,還注冊了自己的茶葉公司。熱愛籃球的閩南人,大都認同這位福建球王,相熟的、不相熟的朋友總喜歡到他的“松林茗茶”坐坐,給他的生意捧捧場。運氣好了,在店里遇到閑暇時的龔松林,他總會跟你坐一起、邊喝邊聊。然而在聯賽期,龔松林要訓練、要比賽,這消耗體力更消耗精力,所以去茶莊的機會就少之又少,于是他想到在每個袋子上都留下自己的簽名,以此來回饋顧客。茶莊、茶葉公司僅僅是龔松林的另一個起點。他生長的晉江不僅是茶鄉,更是造就了安踏、恒安、潯興、勁霸等眾多中國名牌的富庶之地。晉江人不僅人人心里裝著一本茶經 ,也本能的有一本生意經。球隊隊友就一直戲稱:“龔松林已經是我們隊的第一個龔百萬了,他以后肯定會是第一個龔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