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風,寧波市北侖區大楔鎮人,1923年出生,浙江省著名音樂家、戲劇家。他愛好飲茶,一早起床就先飲茶水,一天要換五六次茶葉,每月耗茶一公斤左右。《采茶舞曲》原是越劇《雨前曲》里的一支插曲,1958年,時任浙江越劇二團藝術室主任的周大風深入茶區,創作出反映茶區生活的《雨前曲》。在序幕中,他采用越劇與灘簧相結合的技法,插入了富有浙東地方特色、又輕松活潑的《采茶舞曲》,后來又有人把這支曲子編成舞蹈,演出時載歌載舞,音樂動聽,一出臺就受到觀眾好評。
周大風對《采茶舞曲》還有一段美好回憶。1958年9月,《雨前曲》作為現代越劇赴京匯報演出,9月13日,周恩來總理來到長安劇場觀摩演出,周恩來全神貫注地看完后,到后臺接見了全體演出人員。他在肯定演出成功后,對編劇周大風說,序幕中的一段插曲形式新穎,生動活潑,但其中“插秧插到大天光,采茶采到月兒上”兩句歌詞不妥,要改,一是沒有體現勞逸結合,二是出了常識性錯誤,夜里不會采茶,茶葉要在露水干后采摘。未了,他還熱情地對周大風說:“露水茶是不香的,看來你還得到茶區體驗生活!”周大風佩服總理欣賞戲文的認真,更為總理如此熟悉茶區生活所嘆服。
周恩來給周大風提出了問題,而周大風卻一直未能改好歌詞。1964年,周恩來到浙江視察工作時碰到周大風,一見面就說:“兩句歌詞改了一下,‘插秧插到大天光’改為‘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到月兒上’改為‘采茶采得心花放’,你看如何?”日理萬機的總理竟念念不忘一位文藝工作者的兩句歌詞,他的重視和關懷,使周大風一時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采茶舞曲》日臻完美,以后一直作為單獨節目演出。它還被中央歌舞團、中央實驗歌舞團、東方歌舞團等二十三家文藝團體作為保留節目,一時風靡城鄉,并多次到國外演出,成為知名度最高、最為觀眾喜聞樂見的茶歌茶舞。除周恩來外,毛澤東、陳毅也都愛看這一節目。1971年春天,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自到浙江訪問,也指名要看《采茶舞曲》。
1987年,《采茶舞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作為亞太地區優秀民族歌舞保存起來,并被推薦為這一地區的音樂教材。這是中國歷代茶歌茶舞至今得到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