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有飲酒、吸煙的嗜好,同時對喝茶也很感興趣。他常常約朋友上廣和吃飯,每飯必喝酒,而且有時候還喝得酩酊大醉。煙是紙煙,癮頭也不小,在畫家郁風女士的《急轉的陀螺》,說她曾經見到過魯迅,那是在上海,“我深深記得的是魯迅先生和和藹的笑容,很特別的是用大拇指和四個手指拿香煙而不是夾在食指和中指中間的姿勢?!边@是小事,但我卻覺得很有意思,可作演員演出魯迅時的參考。不過說得更說細的是她的三叔郁達夫。郁達夫在《回憶魯迅》中說:
“魯迅的煙癮,一向是很大的;在北京的時候,他吸的,總是哈德門牌的拾支裝包。當他在人前吸煙的時候,他總探手進他那件灰布棉衫里去摸出一支來吸,他似乎不喜歡將煙包先拿出來,然后再從煙包抽出一支,而再將煙包塞回袋里去。他這脾氣,一直到了上海,仍沒有改過。不曉得為了怕麻煩的原因呢?抑或為了怕人家看見他所吸的煙,是什么牌?!?
關于飲酒,郁達夫也有一段回憶。因為郁達夫對此也頗感興趣,而且還常有機會與魯迅一起同飲,所以了解得格外詳細:
“他對于煙酒等刺激品,一向是不十分講究的;對于酒,也是同煙一樣。他的量雖則并不大,但卻老愛喝一點。在北平的時候,我曾和他在東安市場的一家小羊肉鋪里喝過白干;到了上海之后,所喝的,大抵是黃酒了。但五加皮,白玫瑰,他也喝,啤酒,白蘭地他也喝,不過總喝得不多?!?
最后,說到茶。本來茶算不得嗜好,尤其是浙江人,誰不喝茶來。但是魯迅先生愛吸煙、喝酒,所以茶的需要量便隨之增多。在山會邑館時,據周遐壽在《補樹書屋舊事》中說,魯迅也是一向不十分講究的:“平常喝茶一直不用茶壺,只在一只上大下小的茶杯內放一點茶葉,泡上開水,也沒有蓋,請客吃的也只是這一種。”由此看來,簡直與浙東農民吃的茶缸差不我。
周遐壽還說,當時常到邑館來魯迅聊天的有老朋友錢玄同,“錢玄同來時便靠在躺椅上接連說上五六小時 ,十分之八九是客人說話,但聽的人也頗要用心,在舊日記上往往看到,睡后失眠的記事?!边@記載是真實的,因為在錢玄同所寫的詩《再和苦茶》中有這樣兩句:
羊羹蛋餅同消化,不怕失眠盡喝茶。
魯迅不僅愛飲酒、吸煙、喝茶,還喜歡吃零食糕餅糖果,這在日記中是屢見不鮮的。羊羹是日本點心,相當于中國的豆沙糖,這是他在日本留學時養成的習慣。后來回國,他還托人去帶。這也是可以從日記中找到根據的。如《癸丑日記》(1913年)五月二日項下云:“午后得羽太家寄來羊羹一匣,與同人分食太半?!?
錢玄同到邑館來,大抵是在午后,談天一直到深夜回去。晚飯后魯迅照例給倒上熱茶,還裝一盤點心放在旁邊。錢說:“飯還剛落肚呢。”魯迅說:“一起消化,一起消化。”這就是同消化的典故所在。因為提到《再和苦茶》詩,所以就將這事提出一提,不僅可以看出魯迅的幽默,也是他喝茶的特點。古人稱“嘉湖細點”為茶食,大概本來是與喝茶連在一起的,那么魯迅就稱得上是“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了。
至于茶葉,則大抵是綠茶,紹興平水地方本來盛產茶葉,以綠茶為大宗,不過以質地論還不及杭州的龍井為良。所以魯迅喜歡買龍井茶喝,到上海以后,因為離杭州較近,又有同鄉友人在杭州工作,就常托友人代購,1928年7月中旬魯迅偕夫人許廣平游西湖,回去時就沒有忘記買龍井茶。據他的友人章廷謙后來回憶說:“在要回上海的前一天上午,魯迅先生約我同到城站抱經堂書店去買一些舊書。又在旗下看了幾家新書店。晚上以同到清河坊翁隆盛茶莊去買龍井。魯迅先生說,杭州舊書店的書價比上海的高,茶葉則比上海的好。書和茶葉都是魯迅先生所愛好的,常叫我從杭州買了寄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