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龍井茶歷史上有“獅”、“龍”、“云”、“虎”、“梅”之分,每個字代表著龍井茶在西湖山區的具體產地,這些字又稱為龍井茶的字號。“梅”字號龍井茶產于梅家塢,是西湖龍井的主要產區。來到這里參觀游覽的人們常常為周總理生前5訪梅家塢的事跡所感動。
1953年1962年期間,周總理曾先后五次來到盛產龍井茶的西湖梅家塢村視察、指導工作;其中有3次是陪同外賓的。他曾指示:“龍井茶是茶中珍品,國內外人士都需要,更要多發展一些。”
1957年,總理陪外賓到梅家茶區視察。正值清明,接待人員用剛采制的龍井絕品“明前龍井”,用山泉水沖泡,敬獻給總理和外賓。總理喝完芬芳甘美的茶湯后,不忍把嫩芽丟棄,便風趣的說:“剩下的茶葉倒掉太可惜了,還是把它全部消滅吧。”于是,端起茶杯,把茶葉津津有味地咀嚼吃了。
同年9月,他在梅家塢停留了四個小時,與干部、群眾座談制訂龍井茶發展的計劃。他親切地對群眾說:“我要和你們做朋友了,以后要經常到梅家塢來。”他在茶園與姑娘們一起采茶,體驗生活時,看到嫩綠整齊的茶樹,觸景生情地說:“茶樹常年碧綠,種茶本身就是綠化,既美觀,又是經濟作物,再好沒有了。”
周恩來在致鄧穎超的書信中還談及:“西湖五多,我獨選其茶多,如將植茶、采茶、制茶的全套生產過程探得,你才稱得起‘茶王’,否則不過是‘茶壺’而已。”他對西湖茶區,可謂踏遍茶山路,情滿梅家塢。
周總理的到來還對這里的茶葉乃至經濟、教育的更高發展提供了一個契機,而且出以他的人格魅力在這里留下了一連串故事,幾乎每一個村民都在不經意之中流露著對周總理的感懷。1993年,梅家塢的村民還自發籌資修建的周恩來紀念館開館。每年清明節,這里的村民都用當年最好的茶葉泡上一杯茶放在周恩來總理的遺像前。
周總理生前特別偏愛龍井茶,有時工作到深夜,就用一杯龍井,幾塊餅干充當夜宵。他還認為客來敬茶,以茶為贈禮,禮輕情意重,這既不失禮,又能傳播中華文明。中美建交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博士訪華時,周總理請他共飲龍井茶,又饋贈他少許。對龍井茶念念不忘的基辛格,在第二次到北京時主動向總理討要龍井茶。龍井茶現在是款待外賓的茶,并作為禮品饋贈外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