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白鹿揚名,烏牛春早,勝卻碧螺無數……”烏牛早茶,原稱“嶺下茶”,因產地在永嘉烏牛一帶,發芽特別早,后取名“烏牛早”。該茶比杭州西湖龍井茶約早一個月上市,獨占春茶上市鰲頭。
[茶農林長滔]沿著蜿蜒的盤山小道,我們來到了茶圃掩映之巔的“中國烏牛早茶第一村”———永嘉縣甌北鎮羅東辦事處行禪村。有烏牛早茶品牌創始人之譽的林長滔,皮膚黝黑,鬢角的頭發花白。艱辛創牌:挨家挨戶“強行”送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當地茶葉價格低廉、銷路滯后、茶園荒廢、茶廠倒閉的境況下,林長滔竟瞄上了茶葉,辭教務農。
1986年初,林長滔等村民籌資8萬元,成立永嘉縣名茶開發公司,致力于烏牛早茶的試制推廣。當年,該公司就從茶農手中收購幼嫩芽葉,成功試制出“烏牛早龍井”。由于該茶上市獨早,在上海、杭州等地被爭搶一空。林長滔隨即承租了20畝山地,并以一枝60元高價剪來茶頂,用短禾扦插方式栽種優質茶苗。茶苗栽培成活后,林長滔便采取先栽種、后付款的方式,挨家挨戶地向附近村民推銷茶種。經過兩年的“軟磨硬泡”,終于將這200萬株茶苗“強行”銷到村民手中。借款投資:創了品牌敗了市場“云霧龍井雖特品,早芽拔萃讓永嘉。”隨著銷路的擴展,“烏牛早龍井”名氣漸廣,不少茶商在茶季慕名到林長滔公司排隊收購早茶,價格也賣到了每公斤200元至240元。
面對迅速的成功,林長滔開始擴展制茶規模,并大力舉債收購茶青。在1990年北京亞運盛會召開之際,林長滔又由工商部門承保,花6萬余元巨資,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間連續一個月推出“楠溪江”牌烏牛早廣告,在京城掀起了一股“早茶熱”。隨后,林長滔一回永嘉就正式到工商部門申請注冊“烏牛早”商標。
令他預料不到的是,由于該公司負債率過高,資金周轉突然陷入困境,同時嘗到種茶甜頭的當地農民,也紛紛效仿組建制茶企業,最終使其公司難以為繼。發展之憂:茶青加工何去何從2000年4月,永嘉縣政府向漂泊回鄉的林長滔收購了烏牛早商標,并對商標、包裝和質量實行統一管理。對此,林長滔欣然接受,他說,雖然商標是我牽頭注冊的,但烏牛早品牌是大家的,只要能給茶農帶來實惠就行。
實惠也有林長滔的份,他與村民共同經營著200多畝的茶園,效益蒸蒸日上,但他卻對今后的茶葉銷路頗為擔憂。他說,現在的加工、銷售能力的限制,使得茶農基本上為圖方便,將茶青低價直接賣給新昌等地的茶商。外地茶商不上門收購,茶農只好將茶青倒掉。林長滔表示,那后果是不堪設想。
[采訪札記]林長滔憑著超前的市場意識與創新精神,成功挖掘、推廣了烏牛早這一名優農產品,使這一特色茶葉身價漲了數十倍甚至數百倍。但這位烏牛早創牌者的坎坷經歷,我們可以品味到當代茶農創業的酸甜苦辣,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農民創品牌、闖市場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