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爺當年六下江南,留下了不少吟詠之作和詩畫墨跡。前不久,施工人員在龍井寺施工現場挖出了一塊石碑,上面刻有乾隆題詠的“龍井八景”之一———龍泓澗的一首詩。記者昨天得知,經過專家的多方鑒定,這塊碑上的文字確認為乾隆御筆,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
石碑是在原龍井茶室的秀萃堂東面工地上挖出的,當時一共挖出了大小7塊石碑。除了乾隆爺的這方墨跡之外,其余出土的6塊石碑可分為兩組。一組是龍井寺第二代上法下空凈禪師墓志銘,有完整的碑額、碑身、碑座。另外三塊短碑,其中兩塊可拼為一塊,從部分內容看,與龍井的產業田地有關,其余一塊的內容還在校對核查當中。
刻有乾隆墨跡的石碑長32厘米,寬43厘米,厚度15厘米,碑身呈深灰色,表面顏色深淺不一,出土時粘在碑身上的泥土還依稀可見。初看這塊石碑,似乎沒有什么特別的,但是當工作人員往碑上澆了一些水之后,碑文就漸漸清晰起來。“風篁嶺上龍泓澗,噴沫成池貯碧流,飛作瀑泉淋作雨,攻祈那待法師校。”落款是“壬午年暮春御題”,后面還有一枚“乾隆宸翰”的璽印。
據史書記載,乾隆六次“南巡”,四次到過龍井,在獅峰題“十八棵御茶”,在龍井寺題“湖山第一佳處”,同時還題了“龍井八景”,并為每一處景點都留下詩作。除了龍泓澗,還有風篁嶺、過溪亭、滌心沼、一片云、云圓庵、神運石和翠峰閣。
雖然“龍井八景”的具體詩作內容在文獻上都有記載,但一直沒找到過確定的原物來證實。這塊石碑的出土,對恢復龍井寺及其周圍景觀都有極為重要的文化和歷史價值。杭州市園文局錢江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表示,如果能再找到其他七塊御題石碑,那就更有價值了。
《龍井寺第二代上法下空凈禪師碑銘并序》是挖掘出來的最大的石碑。碑身上有一個榫頭,剛好與碑座上的凹槽相契合。碑額上刻著“曇華”二字,“曇華”是“伏曇缽華”的簡稱。在碑額上還有祥云、蝙蝠的雕花,栩栩如生。
據了解,這些石碑將被保護起來,并將作為陳設在恢復后的龍井寺內,向游客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