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門大碗茶,2分錢一碗!” 龍邦攝
在前門西大街第一次聽到小茶倌這句話吆喝時,自己懷疑是否聽錯了。真正付了一角錢又找回8分零錢還喝了一碗大碗茶時,心里則蕩漾得是無盡的懷舊溫情。這就是前門大碗茶這處北京文化地標的魅力。
前門大碗茶京城一張燦爛的“名片” 龍邦攝
北京大碗茶源自舊時的老北京城門洞附近或皇城根多見的茶棚,大碗茶價格便宜,過往行人喝碗大碗茶也能借茶棚歇歇腳。今天的前門大碗茶則源自1979年,在當年知青返城社會面對就業安置巨大壓力的背景下,當時的北京市宣武區大柵欄街道辦事處干部尹盛喜主動扔掉國家干部的鐵飯碗,帶領幾名待業知青在前門大街靠10元人民幣本錢在前門箭樓腳下支起茶攤創辦的“青年茶社”,靠賣每碗二分錢的“大碗茶”解決了知青的就業問題,替政府排憂解了難,成為新中國發展歷史進程中轟動一時的知青自謀職業的標桿性事件。
碗底的“青年茶社”字樣時時能讓茶客記住一段逝去歷史 龍邦攝
前門大碗茶歷經近30年的滄桑,如今已形成以“老舍茶館”為標志,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戲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內設書茶館、餐茶館、茶藝館的綜合性的京城第一家京味大茶樓,成為一張顯赫“京城名片”。到目前共累計接待中外游客300多萬,其中包括近50位國外元首政要。
端起茶碗留個影,多數中年人茶客不僅僅是為了要留下旅途的地標符號 龍邦攝
今天在“老舍茶館”前,2分錢一碗的茶棚依然每天敞開笑迎天下游客,門前一副耀眼的“大碗茶廣交九州賓客,老二分奉獻一片丹心”楹聯既是“老舍茶館”創始人尹盛喜當初提出的創辦宗旨,也在時時傳遞著一段歷史的記憶和人間情意的馨香。
“前門大碗茶,2分錢一碗!”小茶倌的吆喝聲在前門西大街回蕩 龍邦攝